東西問 | 巴西漢學家沈友友:我為何熱衷翻譯中國傳統(tǒng)作品?

分享到:
分享到:

東西問 | 巴西漢學家沈友友:我為何熱衷翻譯中國傳統(tǒng)作品?

2022年10月27日 20:01 來源:中國新聞網
大字體
小字體
分享到:

  中新社圣保羅10月27日電 題:巴西漢學家沈友友:我為何熱衷翻譯中國傳統(tǒng)作品?

  中新社記者 莫成雄

  近十年來,中巴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不斷發(fā)展,各領域合作取得豐碩成果,特別是兩國文化交流日益熱絡,“漢語熱”在巴西方興未艾。當前,中國文學作品受到越來越多巴西人喜愛,向巴西民眾翻譯和介紹中國文學作品成為一種新時尚。巴西漢學家沈友友日前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講述結緣漢語、翻譯中國傳統(tǒng)經典的歷程與體悟。

  現(xiàn)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您最初源于何故了解中國,進而接觸中文并對漢學產生濃厚興趣?

  沈友友:我幼年時就對外語和世界各地的文化感興趣,先后學習了多種外語,但是學習中文和中國文化比較晚。

  二十世紀下半葉,中國武俠、功夫電影等在巴西頗受歡迎,我也耳濡目染。當時家中有從第三種語言再譯的《孫子兵法》《莊子》《易經》等經典,也有圍繞近現(xiàn)代中國歷史、文學作品等方面的書籍,我對此十分著迷。

  2003年,我在巴西利亞認識了我的首位漢語老師胡續(xù)冬,他是來自中國的訪問學者,向我介紹了唐詩等古典文學。同時,當時在巴西利亞生活的中國朋友,也讓我領略了中國年輕一代的生活方式,催化了我與中國的緣分。

香港舉行功夫巨星李小龍相關展覽。洪少葵 攝
香港舉行功夫巨星李小龍相關展覽。洪少葵 攝

  2005年,我來到中國并在巴西駐中國使館工作了近8年時間。從那時起,我發(fā)奮學習中文、研究漢學。

  中新社記者:目前您翻譯和出版了哪些中國文學作品?下一步有何計劃?

  沈友友:至今,我出版了《論語·葡語解義》《老子道德經河上公注·葡語通釋》和《南華真經(莊子)內篇·葡語解析》等三本帶有詳細闡釋的譯作。先后發(fā)表了幾十篇文章,內容涉及《詩經·大序》《禮記·樂記》等儒家經典,《漢書·藝文志》諸序、《蘭亭序》以及顧愷之短文等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樂論、書畫論,我還從事詩論、文論等翻譯與研究工作。

  2012年出版的《論語·葡語解義》,是歷史上首個直接從古代漢語翻譯的葡語版本,也是西方語言里唯一帶闡釋的版本,被讀者稱為論語翻譯的“新經典之作”。該書在巴西及葡萄牙已發(fā)行了多個版本,銷量超20萬冊。

  2016年出版的《老子道德經河上公注·葡語通釋》,是西方語言中唯一一個在售的《河上公注》譯本。

  2022年出版的《南華真經(莊子)內篇·葡語解析》,向葡語讀者首次全面介紹中國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文學家莊周的精神世界。該書包括原文翻譯和葡語闡釋兩部分內容。關于翻譯,這也是《莊子》首次直接由古代漢語翻譯成葡語。

沈友友翻譯出版的部分葡語版中國傳統(tǒng)經典作品。受訪者供圖
沈友友翻譯出版的部分葡語版中國傳統(tǒng)經典作品。受訪者供圖

  下一步,我計劃翻譯出版《孫子兵法》、魯迅的《吶喊》及中國近現(xiàn)代文學經典作品。其中,魯迅《吶喊》葡語譯本計劃明年在巴西出版。

  我希望以《吶喊》為起點,繼以錢鐘書的《圍城》、莫言的《紅高粱家族》、陳忠實的《白鹿原》等杰作,向葡語讀者系統(tǒng)介紹中國近現(xiàn)代文學。

  中新社記者:您學古漢語有哪些方法和經驗?

  沈友友:對于學習古文的方法和經驗,我記得在《文心雕龍》里,劉勰不斷重復,若想成為作家,學者應該從學習(模仿)經典作家的好文章做起。

  我認為,學習古文的重要方法,就是讀古人認為的經典篇章,讀法也同樣沿襲古人。同時要擁有定期細讀古典作品的自律性,避免讀書的功夫生疏。此外我也借助線上詞典、百科全書等,促進更好地理解與消化。

  中新社記者:目前,中國文學作品在巴西翻譯和傳播的情況如何?

  沈友友:中國文學作品,尤其是國際暢銷的中國文學作品,目前在巴西等葡語國家被翻譯得越來越多。不過,它們一般是從英文、法文等通用程度較大的語種再譯,從中文直譯成葡文的文學作品屈指可數(shù)。

  同時,這些作品大多是根據(jù)市場需求、由大型出版社翻譯并發(fā)行,是一種商業(yè)模式。以至于,這種模式至今只是限于特定作家或特定作品,并沒有給葡語地區(qū)的讀者帶來對中國文學的全面了解。

第五次漢學家文學翻譯國際研討會在貴陽市花溪舉行。推動中國優(yōu)秀文學作品對外譯介、促進中國文學“走出去”。 賀俊怡 攝
第五次漢學家文學翻譯國際研討會在貴陽市花溪舉行。推動中國優(yōu)秀文學作品對外譯介、促進中國文學“走出去”。 賀俊怡 攝

  我認為,除商業(yè)模式外,當前應以三種方式促進中國文學作品在巴西的翻譯和傳播。一是培養(yǎng)“中國研究”的閱讀群眾。讓這些對中國作品有所了解的巴西讀者進一步了解中國和中國文化。

  二是翻譯一些通俗易懂的中國近現(xiàn)代作品供巴西大眾讀者閱讀。

  再者,鼓勵巴中兩國大學合作,針對具有突出價值但需求不夠高的中國文學經典作品進行翻譯、研究和傳播。

  中新社記者:您認為當前如何推動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巴西乃至拉美的傳播?

  沈友友:此項工作除政府層面外,應該鼓勵個人、學校、出版社、媒體等力量進行多個層面的文化交流。

  目前,拉丁美洲對漢語教學普及不足,設有中文系的大學屈指可數(shù)。這恐怕是今后十幾、二十年內都很難解決的問題。

  值得欣慰的是,近十年來,巴中各領域合作成果豐碩,特別是兩國文化交流日益熱絡,“漢語熱”在巴西方興未艾。巴西目前設有11所孔子學院和5個孔子課堂,為拉丁美洲最多。這些孔院和課堂成為巴西學生學習中文的重要渠道,更有不少巴西大學生不遠萬里去中國留學。同時,中國內地及澳門已有57所高校設有葡文系,培養(yǎng)高質量的葡中雙語人才。

第五屆“圣保羅中國電影展”在巴西圣保羅文化中心舉行,巴西民眾前往觀看中國電影展開幕影片。莫成雄 攝
第五屆“圣保羅中國電影展”在巴西圣保羅文化中心舉行,巴西民眾前往觀看中國電影展開幕影片。莫成雄 攝

  我認為,目前拉美國家和中國應加強民間文化交流,一些翻譯出版公司,音樂、舞蹈學校,電影藝術俱樂部等機構都可以參與進來,并長期堅持下去。

  中新社記者:您認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和合”思想對全球變局有何借鑒和啟發(fā)?

  沈友友:“和合”思想內涵豐富,強調了和諧與融合,也讓我看到其中對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天下萬邦和諧共生,和平相處,合作發(fā)展的理念??梢哉f蘊含著中國智慧的解決方案,也豐富了全球治理理念。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這代表了一種智慧的處世方式。而這種智慧,能給置身全球大變局之下的世界各國提供借鑒思路。(完)

  受訪者簡介:

巴西漢學家沈友友。
巴西漢學家沈友友。

  沈友友(Giorgio Erick Sinedino de Araujo),巴西漢學家,前外交官,現(xiàn)在澳門工作生活。2005年至2012年在巴西駐華大使館任教育官員。曾任北京大學巴西文化中心客座教師、澳門理工學院語言暨翻譯高等學校兼職教師。2012年獲北京大學哲學碩士學位,2020年獲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他通曉葡萄牙語、漢語、英語、西班牙語、日語和法語,從2012年起,陸續(xù)翻譯出版了《論語·葡語解義》《老子道德經河上公注·葡語通釋》《南華真經(莊子)內篇·葡語解析》等多部中國專著(葡文版),并發(fā)表了幾十篇論文和文章,目前還在籌劃出版《孫子兵法》和魯迅短篇小說集《吶喊》的葡文譯本。2018年,澳門基金會和澳門大學聯(lián)合舉辦首屆“中葡文學翻譯獎”,他的譯作《論語·葡語解義》獲中譯葡獎項第一名。

【編輯:孫靜波】
發(fā)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fā)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xié)議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