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期利率不升反降
此次調整利率,一年以內的定期存款利率上調幅度較大,而活期存款利率則小幅下調。央行對此表示,這能引導居民等各類經濟主體更多地存放短期定期存款,在保持存款流動性的同時,可以較快地得到更多收益,提高應對物價上漲的能力。
就在市場等待央行下周四再次開辦特種存款、并普遍預期年內不再可能出臺其他緊縮性貨幣政策之際,央行昨日傍晚卻突然發(fā)力,宣布從今天起調整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
“非對稱性加息”發(fā)力
作為2007年第六次加息——或許也是2007年利率政策的“收山之作”,央行此番一改往日同步、同頻上調存貸利率的做法,“非對稱”性地將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上調0.27%;將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上調0.18%。
央行此次非常規(guī)性“出牌”還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自2002年2月以來首次下調活期存款基準利率,將活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了0.09個百分點;二是,在維持五年期以上貸款基準利率不變的同時,將其他檔次貸款基準利率均相應上調0.09個百分點。
對于央行此番采取的非對稱性加息的做法,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yè)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昨日受訪時給予了充分的認可!皬倪@次存貸款利率差別化政策上可以預見的是,銀行今后的存貸利差將在現有基礎上減少!惫J為,由于銀行盈利空間將隨之被壓縮,銀行放貸的沖動理應收到抑制,“而這也恰恰是央行緊縮性貨幣政策需要達到的重要目標之一”。
“從實際利率來看,目前仍然是負利率,這不利于資源配置,也不利于抑制通脹,應爭取把負利率變成正利率。”對于央行昨日宣布的不對稱加息措施,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余永定在受訪時也表示肯定,他說,“這次動作也表明,央行加息目的是鼓勵居民持有貨幣,鼓勵居民存款。”
差別利率直擊通脹
“從1990年以來遏制通貨膨脹的方法來看,這種不對稱加息的做法就是為了抑制通脹!庇嘤蓝ǖ倪@個觀點與郭田勇的看法不謀而合。
“根據這次新的措施,定期存款利率上調的幅度更多!痹诠磥,在當前物價上漲壓力加大且年關將近、居民手頭資產價格增值難度增強的境況下,央行通過新的政策鼓勵居民進行定期存款,有助于“抑制”居民的某些即期性消費,從而紓解物價可能大漲的壓力。
值得提及的是,央行在其昨日發(fā)布的公告中一改以往“為了控制流動性”的目標陳述,取而代之的是為“防止物價由結構性上漲演變?yōu)槊黠@的通貨膨脹”,并稱“此次調整有利于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
中國社科院世界政治與經濟研究所所長何帆昨日接受本報記者采訪也認為,“從央行此次加息所提出的目標看,央行對通脹的估計較為嚴重,對固定資產投資高增長表示憂慮。”
“當前主要是由于國際糧食價格帶動國內糧食價格上漲,而糧食價格在整個物價指數里面又占最大權重,由此帶動其他商品物價指數再次出現上浮,預計今后幾個月的物價指數還將創(chuàng)出新高!敝醒胴斀洿髮W證券期貨研究所賀強昨日再次提出預警:結構性通貨膨脹開始呈現向全面通貨膨脹的趨勢,政府后期應將物價作為調控重點。
新政策兼顧民生訴求
“既然活期存款利率下降了,那么新的政策對于普通民眾的消費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
知名經濟學家趙曉教授還結合此次發(fā)布的新政策分析說,由于活期存款的主要功能是用于即期支付結算,調整后的利率政策,有利于引導居民等各類經濟主體更多地存放短期定期存款。
郭田勇也認為,新的非對稱性加息政策明顯還體現出了“兼顧民生訴求”的特征!斑@次五年期以上的貸款沒有加息,對于廣大承受著房貸壓力的民眾來說——相對而言——是個好的政策。它能夠起到調整居民存款結構的作用!
緊縮貨幣政策入軌
“央行這次的加息政策完全在預期之中!便y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曉蕾昨晚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央行在近期這么短的時間內兩次動用貨幣政策,其實也清晰地顯示了貨幣政策從緊的意圖,即針對流動性過剩和抑制通脹。
她進而提示說,“在央行明確采用從緊貨幣政策情況下,微觀經濟主體應該在投資方向、策略和規(guī)模上即時作相應的調整,以適應國家的調控政策!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剛剛結束,央行的連串動作是響應會議的決定,同時對收緊商業(yè)銀行的貸款是有好處的!鳖U和財經首席經濟師張衛(wèi)星也認為,此舉再次明確了貨幣政策由適度從緊到從緊的轉變。
事實上,在美聯儲減息動作不斷加大的背景下,不少研究人士紛紛提出當前不宜過于頻繁地加息。而郭田勇則堅持認為,盡管美聯儲降息的外部因素可能影響我國貨幣政策的制定,但是二者之間并沒有必然的聯系,因此,我國究竟該制定什么樣的——即便是緊縮性的貨幣政策,也都應該根據我國當前的實際經濟運行狀況來決定。
“這次加息印證了我此前的預測,表明我國經濟存在通貨膨脹失控的風險!
值得提及的是,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丁建臣雖然認為央行近來頻頻使出的招數足以證明緊縮貨幣政策正在不斷入軌,但是,目前的央行只有建議權跟執(zhí)行權,依然缺乏獨立性,因此,其頻繁利用貨幣政策的初衷雖好,但效果還有待觀瞻。(記者 鄭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