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廣州七月二十一日電 (陳治韋志軍國華)七月二十日是中國《紡織品出口臨時管理辦法》實施的首日,廣東海關各口岸與以往相比,紡織品出口顯得冷冷清清。二十日當天,黃埔海關沒有接到一票往歐盟的紡織品出口報關單。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十九日夜里還有企業(yè)連夜向海關申報出口往德國的服裝。
黃埔海關關員稱,中歐紡織品貿易協議達成之后,六月十一日到七月二十日,是臨時許可管理執(zhí)行空檔期。這期間,紡織品企業(yè)瘋狂對歐搶閘出貨,報關量迅猛增長。
六月份,廣東省對歐盟出口設限的十類紡織品達到了一點三億美元,比五月增長了百分之六十九點九,是今年上半年月均出口額的二點一倍。
目前,今年對歐盟的全年出口配額幾近用完,從而使企業(yè)面臨著無許可證出貨的局面。
《紡織品出口臨時管理辦法》規(guī)定,對列入《管理商品目錄》的商品實行臨時出口許可管理,凡是列入了《管理商品目錄》的商品,外貿經營者應在出口前向當地的商務主管部門辦理臨時出口許可審批管理,并申領許可證,憑許可證向海關辦理報關手續(xù)。
目前,中國實行臨時許可管理的紡織品主要是中歐協議涉及的十類紡織品和美國對中國設限的七類紡織品。從二十日黃埔海關各口岸現場反饋的情況來看,新政策實施后,國內紡織品往歐盟的出口降至谷底。
據有關專家介紹,面對新的形勢,紡織品企業(yè)應該合理安排生產和出口,并積極轉變思路,轉變出口策略,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打響自身的品牌,以品牌營銷超越傳統(tǒng)的數量型出口增長方式,走出出口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