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不得從本網(wǎng)直接下載使用,如欲轉載請與原刊發(fā)媒體聯(lián)系。)
2月1日,美國國務卿賴斯在啟程訪問歐洲之前接受記者采訪,專門談到,歐洲對華軍售解禁應該謹慎。第二天,美國眾議院又通過反對歐盟對華軍售解禁的決議,雖然這個大比例通過的決議沒有什么法律約束力,但同賴斯的講話一樣,都會對中美歐三邊關系產(chǎn)生微妙影響。
最近一年多來,歐洲領導人在對華軍售解禁問題上始終感受到來自外部的壓力。而正是種種外部壓力,使得歐盟在解除軍售禁令問題上踟躇不前。在去年12月中歐領導人第七次會晤期間,關于解除軍售禁令,歐方只是表示正努力解決,并在聯(lián)合聲明中確認,歐盟有解除禁令的政治意愿,并將為此繼續(xù)努力。
美國其實是歐盟對華軍售解禁的最大外部阻力。去年12月,在中國總理溫家寶抵達歐洲訪問當天,就有美國官員表示,假如歐盟解禁,美國國會可能立法限制美歐之間的武器貿(mào)易。
更早一點,去年年初,美國國務院發(fā)言人就呼吁歐盟要慎重行事,要與美國協(xié)調(diào)立場。去年9月聯(lián)大會議期間,美國當時的國務卿鮑威爾也敦促歐盟不要解禁,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也公開反對解禁。所以,早有人指出,如果不是美國的堅決反對,歐盟解禁的決定不會連續(xù)延了兩次。
除了美國之外,日本也想對歐盟施加壓力。在去年10月亞歐會議期間,日本首相小泉還只是對歐盟解除軍售禁令表示“關心”,但在去年12月溫家寶抵達荷蘭時,日本首相助理川口順子卻向歐盟一些成員國的外長明確表示,反對解除禁令。
利益原則與道德感
圍繞歐盟對華軍售解禁問題,中、美、日、歐可以說形成了較為復雜的雙邊和多邊互動關系,不同國家的取態(tài)反映出各自的外交理念。
在當代國際關系體系中,各國在處理國際事務時,在制定和執(zhí)行對外政策、策略時,大體上遵循著三個原則,或者取決于三個原則:一是利益原則,二是道義原則,三是綜合國力原則。
美國和歐洲是利益原則的典范。在進行外交活動、處理外交事務時,緊緊把握住國家利益這個原則,目的性很明確。但美國和歐洲還是有差別的。美國的外交更自我,更像一個西部牛仔,更放得開、更坦白、更露骨。它可以為你設計原則,但很少去考慮你的感受。歐洲則人性化一些,為了達到同樣的目的,歐洲比美國可能采取更加溫和的方式,采取更柔軟的身段。正像歐洲文化中人文關懷多一點,美國文化中赤裸裸的現(xiàn)實多一點一樣。
無論是美國還是歐洲,在國際關系中都強調(diào)民主、自由的理念。但民主也好,自由也好,人權也罷,它們都不是道德范疇的事物,而屬于廣義的“法”的范疇。
反觀中國,中國的外交理念更強調(diào)道義原則,也就是說,中國的外交道德感更強一些。傳統(tǒng)的儒家文化造就了比較濃厚的道德感,延伸到外交領域,有時候就表現(xiàn)出寧愿失去一些利益,也不愿意失去道義形象。周恩來曾經(jīng)是典型的完人形象,也是典型的東方式外交家,原因就在于他給人以很強的道德感。當代中國的外交也是如此,不愿意失去道德陣地。在東亞金融危機期間,中國堅持人民幣不貶值,其中固然有利益原則的考量,但道義原則似乎占有更大比重。
解禁以后怎么辦
美國也好,日本也好,阻撓歐盟解除武器禁運,大抵源于自身利益。因為一旦歐盟解禁,他們馬上就必須面臨某些抉擇。
歐洲人覺得中國遙遠,越來越覺得中國是個可以合作的伙伴。但美國和日本不這么認為。中日關系中的問題太多、太復雜,甚至到了如今太敏感、太棘手的程度。中國和日本很近,盡管過去總是日本人侵犯中國人,盡管日本的軍費開支大大超過中國,但它卻仍然聲稱害怕中國的威脅。
美國與中國距離很遠,但兩國關系利害交錯。美國對中國的戰(zhàn)略對策是清晰的,要把中國納入到自己為主導的國際規(guī)范中來,要讓中國在某種程度上可控。這里,美國的規(guī)范主要是民主、自由,而針對中國的理念就是人權?梢哉f,美國人認為冷戰(zhàn)已經(jīng)結束,但與中國的人權斗爭沒有結束。所以,美國不會輕易解除禁令,也不愿意歐洲先于它而解除禁令,把自己逼到尷尬的境地。
看來,在對華軍售解禁問題上,美歐之間的較量會很激烈。這里面有利益問題,也有理念問題,這都是不容易做出讓步的問題。
來源: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 作者:韋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