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持:
呂天玲
本期嘉賓:
茅于軾:著名經濟學家、天則經濟研究所所長
張立群: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
謝國忠:經濟學家、玫瑰石顧問公司董事
-話題環(huán)境
“前所未有”的調控來襲
只漲不跌是個神話,而神話在現(xiàn)實中是站不住腳的?申P鍵的問題是什么時候跌。
面對日益高漲的房價,國務院近日連續(xù)出臺多項嚴厲調控房地產的政策,以打擊各種炒房和投機性購房行為,凸顯其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決心。
周末最新出臺的房產新政明確要求,商品住房價格過高、上漲過快、供應緊張的地區(qū),商業(yè)銀行可根據(jù)風險狀況,暫停發(fā)放購買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貸款;對不能提供一年以上當?shù)丶{稅證明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的非本地居民暫停發(fā)放購買住房貸款。
政策甫出,滬深兩市地產股最先作出反應,19日早盤,地產板塊即大幅低開,后加速跳水,至收盤地產板塊整體跌幅超過8%,在各大主力板塊中跌幅第一。除萬通地產、臥龍地產等四股收平外,其余地產股悉數(shù)告跌,七成股票跌幅超過5%,25只個股封死跌停。
對這次房地產調控新政的“空襲”,有人贊,“前所未有”、“最嚴厲”等叫好本次組合式調控力度溢美之詞隨處可見;有人憂,預言調控“無疑是突如其來的一股‘寒流’,有可能會將樓市帶入又一個冬天”。
“房價就是牛頓萬有引力中的蘋果,終有一天要落下來!盨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這句業(yè)內廣為流傳的名言,會在中央最新一輪房地產重拳調控中得到驗證嗎?
為此,南方日報邀請了茅于軾、張立群、謝國忠三位專家做客“南方經濟圓桌”,就這一話題進行深入地探討,試圖為讀者撥開樓市迷霧,將樓市的真相清晰地晾曬在大家眼前。
-新政反應
各地樓市相繼“松動”
隨后幾天全國各大媒體紛紛報道當?shù)氐臉鞘袪顩r,各地的房地產市場相繼出現(xiàn)“松動”的跡象。
北京:
4天時間內(14日到18日),北京二手房市場新增客戶需求僅為2000套,僅相當于13日一天新增的需求,客戶需求新增下跌了八成。
與此同時,北京二手房房源在過去4天內新增加了3000多套,相比之前市場平均水平上漲了40%,特別是通州區(qū)、望京、亦莊、大興、昌平等地,房源環(huán)比上漲幅度達到了翻倍。60%的房主表示不再漲價,更有20%的房主表示愿意降價。
上海:
上周,上海樓市的商品住宅供應量環(huán)比前周大漲了110%;原定六七月份才開盤的上海新盤———綠地布魯斯甚至在4月17日就開盤了,更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上海官方的“網上房地產”并未找到其預售情況。與此同時,上海二手房市場的投資客在新政公布后,也紛紛選擇了快速出貨,直接導致了近期二手房掛牌量出現(xiàn)大幅上漲。
深圳:
國十條政策出臺的第二天,深圳市場上出現(xiàn)了觀望現(xiàn)象,甚至還出現(xiàn)了退房行為。
分析人士預計,至今年年底前,北京、上海、深圳、重慶四大城市的房價有望下跌10%—15%。
-相關背景
4月房地產調控風暴線路圖
○4月18日,國務院發(fā)布通知指出,商品住房價格過高、上漲過快、供應緊張的地區(qū),商業(yè)銀行可根據(jù)風險狀況,暫停發(fā)放購買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貸款;對不能提供一年以上當?shù)丶{稅證明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的非本地居民暫停發(fā)放購買住房貸款。
○4月15日,國土資源部公布2010年住房供地計劃,今年擬計劃供應住房用地總量同比增長逾130%,其中中小套型商品房將占四成多,超過去年全國實際住房用地總量。
○4月15日,國務院出臺具體措施,要求對貸款購買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貸款首付款不得低于50%,貸款利率不得低于基準利率的1.1倍。對購買首套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積在90平方米以上的家庭,貸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
○4月1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仍在持續(xù),將保持貨幣信貸適度增長,堅決抑制住房價格過快上漲,并將加快研究制定合理引導個人住房消費的稅收政策。
○4月11日,中國銀監(jiān)會主席劉明康表示,銀監(jiān)會要求所有銀行在6月底之前提交貸款情況的評估報告,并稱房地產風險敞口大,要嚴控炒房行為。銀監(jiān)會表示,銀行不應對投機投資購房貸款,如無法判斷,則應大幅提高貸款的首付款比例和利率水平。北京部分銀行已將二套房首付比例提升至60%。
○4月7日,國家發(fā)改委發(fā)布2010年經濟社會發(fā)展工作重點提出,要進一步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的有效供給,支持普通自住和改善性住房消費,大力整頓房地產市場秩序。
○4月2日,財政部下發(fā)通知稱,對兩個或兩個以上個人共同購買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其中一人或多人已有購房記錄的,該套房產的共同購買人均不適用首次購買普通住房的契稅優(yōu)惠政策。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