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萌:您覺得在整個黎立走過來這條路上,在哪個點上有了不一樣的選擇,會阻止今天這個情況的出現(xiàn)?
蘇文平:應該說有很多點,第一點應該是上大學,上大學過后,我們提到前面那個孩子自殺的,他從農村到城市,一直到北京這種類似國際化大都市這樣的一個城市來生活,他的生存條件發(fā)生了特別大的變化,首先從原來他應該是優(yōu)秀的學生,高中時候是優(yōu)秀的學生。我們現(xiàn)在大學評價是非常多元化的,比如說有的尤其是城里的孩子說我文藝好,我體育好,這些也是很受學生肯定的,他剛才提到小黎的這個情況,應該他在這些方面都沒有特長,他在公共交往當中顯得還很弱勢,他口吃,他跟別人的交流,他認為有一些障礙。我相信在他第一門課不及格的時候,對他的打擊是非常非常大的,就是他原來是從一個優(yōu)秀生淪落為一個一般的學生,現(xiàn)在從一個一般的學生居然有不及格了,這個對他是一個很大的心理沖擊。在這時候他又沒有一個很合適的很適當?shù)姆绞饺デ笾,這件事情他沒有能解決,但是他已經不習慣,或者沒有養(yǎng)成習慣向能夠幫助他的人去求助。
李小萌:特別是他大五之后,跟家里說他已經順利畢業(yè),拿到證書,這個善意的謊言其實給自己加了非常大的壓力,到后來他沒有辦法跟家長交代了,如果到大六沒有拿到畢業(yè)證書是吧,這是迫使他往深淵里更走一步的原因。
蘇文平:對。其實這個孩子他20歲,他認為自己可以處理很多事情,而且應該說在他的家庭環(huán)境當中,家里人對他是非?粗氐模吘故强康搅吮本┑闹攸c大學,大家會高估他的能力,人在被高估的時候,他就不由自主地,我們平時說要端著,我不能讓,人家既然這么高估,我要做出這個架式來。
李小萌:所以這真的是一個悲劇。有沒有辦法阻止這樣的悲劇再出現(xiàn)呢?
蘇文平:我記得以前有老師做過這樣的一個活動,怎么樣能夠適應從卓越到平庸,或者從優(yōu)秀到平庸這樣的一個階段,這個對于大部分大學生可能都要做,尤其是在重點大學,更是各個學校的尖子考過來的,尖子對尖子,發(fā)現(xiàn)只有幾個尖子,其他人都很失落。像我原來當班主任的時候有一個女生在大一下學期去找我,進門沒有三句話就開始哭,她是黃岡中學的學生,原來非常優(yōu)秀,但她說我發(fā)現(xiàn)我現(xiàn)在什么都不行了,我成績不是,拼了一學期發(fā)現(xiàn)成績沒有考到前十名,我什么都不會,人家會彈鋼琴,拉小提琴,學過舞蹈,我什么都不會,這個怎么樣重新找到這樣一個自己的優(yōu)勢點,這點其實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現(xiàn)在我剛才提到大學的這種判斷標準很多元化,但是沒有挖到根本上,比如說我們會看到一些表面上,除了成績,他的社會能力,他的一些文藝體育方面的特長,其實將來真正立足社會,不單純是靠這些,可能還要靠他是認真的一種工作態(tài)度,可能是要學校主動做一些,除了這些這種大面積的疏導,對于可能會有一些隱患的這些心理極度封閉,自我封閉這樣一些同學,要主動去跟他溝通,讓他融入到這個集體的環(huán)境當中。
李小萌:其實黎立的很多挫折,大多數(shù)人都經歷過,但是這個挫折發(fā)生在黎立身上,就造成了他后來走了這樣一步,性格的成因上是主要的成因嗎您覺得?
蘇文平:性格應該是占很大的比重,但他這個性格的形成是多方面造成的,也包括他后來大學階段的生活,加重了他原來性格上面的一個缺憾。
李小萌:其實他在這個社會上生存是挺孤獨的,當他遇到困難的時候既不能求助于家人,也沒有什么朋友可以去求助,老師恐怕也不去溝通,這個時候只能剩他一個人在逼自己了。
蘇文平:對。
李小萌:類似情況的孩子,他是需要一個建立社會一個關系來支撐他的。
蘇文平:我們會看到很多現(xiàn)在很成功的人士,他們曾經是貧困生,像現(xiàn)在知名度很高的俞敏洪、潘石屹,我們從很多訪談節(jié)目都知道,他們原來是非常貧困的,但是他現(xiàn)在之所以成功,除了他們自身的一些努力,實際上跟他后來的這種態(tài)度,不單純是向上,跟人的這種求助和結盟相關聯(lián)。
李小萌:剛才聽老師講的這些你們覺得有哪些是可以適用在黎立身上的?
許剛:差不多我覺得都挺正確的。我第一次經歷不及格的時候,當時我什么都不知道了,我就是說我要買教科書,我要找家教,后來父母給我找了,大概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我才趕上那些功課。黎立的父母,他們肯定給黎立說的就是你要有出路,就是好好學習,就是上大學,大學畢業(yè)你才有出路,所以他腦子想的就是一根筋,我必須拿到畢業(yè)證,我才能活下去,所以他現(xiàn)在拿不到畢業(yè)證,他就覺得他活不下去了,沒有任何活的意義了。
李小萌:其實很多大學生家庭貧困,家庭貧困,上大學是改變他命運的一個出路,但是因為貧困的烙印太深了,恰恰因為這個原因阻止了他前進的步伐,怎么解決這個矛盾?
蘇文平:在2004年網上有一個轉載非常多的帖子,叫我奮斗了18年,終于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了,這是一個外企白領回顧他過去十幾年的經歷寫的。2007年的時候又有一個帖子,是我奮斗了18年不是為了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第一位的我記得網名叫麥子,第二位叫悠悠,他提到的情況跟前面麥子的很類似,也是跟他的一位家境好的同學對比,他們在同樣事情,不同的這種決策方式、思維方式。我們在這里面所要提到的就是我覺得悠悠這個網友,他對自身的這樣一個認識,非常非常清楚,就是在我不能改變的家庭背景,或者是過去既往的生存環(huán)境的同時在我的基礎上我怎么樣做得更好。
李小萌:但是黎立在拿不到畢業(yè)證這個結果之前,我覺得他一直還是在努力的,并沒有放棄。
蘇文平:黎立我認為他最大的一個遺憾就是他不會求助,在前期跟同學不求助,在后期遇到這樣一門課的,這門課成為他拿到畢業(yè)證的瓶頸的時候,他第一不求助,第二,過度自信,或者他會有一些信息上的一個誤導,他認為我大六了,可能老師看到我的學號,就會讓我過,實際上每個教師他有自己的心理底線。
李小萌:你們覺得有什么辦法能夠讓家庭比較貧寒的同學,打開自己,和你們一樣地在社會上去生存嗎?
許剛:看各人還有周圍環(huán)境,比如說你雖然是貧困生,但是我們周圍人都不歧視你,你是在一個良好的氛圍環(huán)境下這還不錯,萬一你到了一個,大家就是互相比著花錢,或者就是歧視你的話,我覺得怎么做都沒用。
蘇文平:按說這是一個現(xiàn)象,他不應該是受歧視的,他自己沒有能力改變的事情,別人不應該再歸咎于他,他的貧困不是他的錯,所以他應該通過這樣的一個高等教育的機會,改變自己的這種命運,而其他同學,學校或者是其他同學對他的一個幫助往往是這樣,幫助他找到自信。比如說像黎立很典型,說你看你比我們小三歲就上大學,將來比如我25歲的時候,你可能已經工作三年了,我們才開始工作等等等等,這樣都會幫助他增加一些自信。通過他自身的一些特點、特性來讓他發(fā)現(xiàn)我除了跟別人相比,口吃、家庭環(huán)境不好等等這樣的一些劣勢,我還是會有一些優(yōu)勢的,這樣才是真正幫助他建立自信,而不是單純地不歧視。
李小萌:好,謝謝三位。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