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從本網直接下載使用,如欲轉載請與原刊發(fā)媒體聯系。)
外資對華戰(zhàn)略早已不是“這里的黎明靜悄悄”,而是充滿“經濟戰(zhàn)爭的硝煙”。外資已完成三點戰(zhàn)略轉移:其一,由自由競爭向產業(yè)壟斷轉移。其二,由參與競爭向消除中國產業(yè)競爭力轉移。其三,由利用技術手段向強化控制力轉移。
改革開放初期,外資對中國經濟騰飛的牽引作用功不可沒。27年過去,“外資”的含義已靜悄悄發(fā)生戰(zhàn)略變化,從國人印象中的“三資企業(yè)”,從對中國GDP做出貢獻的“資本引力”,演變成碾壓民族經濟的“資本戰(zhàn)車”。換言之,國人熟悉的“合資”、“控股”、“并購”、“重組”等時尚名詞,正在發(fā)生質的變化:當前外商并購投資集中在中國關鍵領域的重點企業(yè),其意圖已不單純是商業(yè)性的,而是具有明確的戰(zhàn)略指向。近讀《環(huán)球視野》相關文章,深感外資并購戰(zhàn)略演變應引起中國高度關注。
完成三點戰(zhàn)略轉移
外資對華戰(zhàn)略早已不是“這里的黎明靜悄悄”,而是充滿“經濟戰(zhàn)爭的硝煙”。在國人日益迷戀“財富至上”的麻木之中,外資已完成三點戰(zhàn)略轉移:
其一,由自由競爭向產業(yè)壟斷轉移。外國跨國集團最初的并購以“企業(yè)”為對象,今日已轉向以“行業(yè)”為目標,特別是對中國競爭力強、對產業(yè)結構影響深遠的行業(yè),成為并購重點。有媒體指出,外資對中國具有決定意義的制造業(yè),表現得格外關注,一大批制造業(yè)的骨干企業(yè)被并購重組。如徐州工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西北軸承股份有限公司、錦西化工機械、江蘇無錫威孚有限公司、大連電機、杭州前進齒輪箱集團有限公司、常州變壓器廠、陜西鼓風機(集團)有限公司等等,全部成為外資的囊中之物。
其二,由參與競爭向消除中國產業(yè)競爭力轉移。外資最初的并購著眼于擴大市場份額,強化競爭力。如今,其并購意圖轉向消除我國產業(yè)競爭力,消滅潛在的競爭對手。有媒體指出,如在裝載機和壓路機領域,我國本來是裝載機生產大國,年產量12萬臺,其中柳工、廈工2004年產銷量都超過1.4萬臺,成為卡特彼勒等公司的并購目標。再如錦西化機的主導產品透平機械,已經形成獨家優(yōu)勢,被德國西門子公司以70%絕對控股,其核心技術和品牌被掠走,意味著西門子徹底消滅了中國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
目標在于絕對控制
其三,由利用技術手段向強化控制力轉移。外資最初并購中國企業(yè),主要是在技術、設備環(huán)節(jié)上加以控制。如今,轉化為從產業(yè)鏈和價值鏈上實施全面控制。有媒體指出,目前外資進入中國產業(yè)的力度、深度、廣度都是前所未有的。比如,美國卡特彼勒公司2003年提出,合資要服從卡特彼勒的全球戰(zhàn)略,強調全球一體化,限制使用中國品牌。把中國合資企業(yè)變成卡特彼勒在中國的生產基地。
《環(huán)球視野》的文章指出,外資的戰(zhàn)略轉移,伴隨著策略演變。筆者歸納了五大新行動:
其一,實施“全面壓迫行動”。主要表現在并購條件越來越苛刻。比如,外資必須控股、被并購方必須是行業(yè)龍頭企業(yè)、收益必須超過15%,這三條已經成為外資并購策略的基本點。比如控股權,從最初的參股、相對控股到現在的絕對控股。即控制中國企業(yè)的銷售權、財務權和品牌使用權。
其二,實施“整體蠶食行動”。外資并購從過去單向選擇,演變?yōu)橛杏媱潯⒂胁襟E的整體行動。比如美國卡特彼勒公司于1995年與“徐工”建立的第一個合資企業(yè),從部分控股開始,又吞并了山東工程機械廠。最近,在收購廈門工程機械有限公司的同時,全力謀求并購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廣西柳州工程機械集團、河北宣化工程機械集團。
其三,實施“重點斬首行動”。目前,外資專門選擇我國產業(yè)龍頭企業(yè)作為并購重點,利用國企改制和地方國有產權改革的時機,不遺余力、不惜血本,加速并購步伐。意在實現對整個中國市場的控制。
其四,實施“聯合并購行動”。比如,在美國卡特彼勒大舉進軍中國機械工程行業(yè)的同時,美國凱雷投資集團聯合行動,2005年該集團以3.75億美元收購徐工集團85%的股權。實際上凱雷的意圖,是把股份轉賣給卡特彼勒公司。
其五,實施“分步到位行動”。外資在與中國企業(yè)進行合資以后,往往采取分步手段,讓中資一步步陷入虧損,直到將中方拖垮,迫使中方將整個企業(yè)拱手相讓,變成外方獨資企業(yè)。比如西北軸承廠與德國某公司合資后,一步一步地失去控制權,最后不但失去了合資公司,而且失去了高端主導產品市場和制造能力。
合作驟減獨霸劇增
筆者以為,外資對華并購大行動,是國際資本在經濟全球化中,新一輪并購浪潮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說上世紀80年代是為降低和分散經營風險,90年代是為了擴大企業(yè)規(guī)模和實現整體化經營,那么21世紀的外資并購重組,則是以提高外國資本核心競爭力、全球控制力的戰(zhàn)略并購。外資對華并購戰(zhàn)略的總特征,是“合作聚減,獨霸劇增”:原來意義的“三資”比重明顯下降,“獨資”比重大幅上升。今年1-10月份,中外合資、合作企業(yè)實際利用外資比去年同期分別下降11.76%和42.83%,而外商獨資企業(yè)和外商投資股份制企業(yè)同比增加4.27%和43.63%。正在從根本上動搖中國的產業(yè)根基,加速中國競爭優(yōu)勢喪失,競爭資源流失,加劇國家安全風險,直接威脅國家主權。
外資并購中國企業(yè),目的就是吞并,把中國主權經濟變成殖民經濟,進而把中國變成國際資本的附庸。而中國相當多的企業(yè)卻主動迎合外資的惡意并購,正是許多干部個人政績觀、財富觀的惡果,“外資并購”與“貪污腐敗”已成為“兩個共生的惡性腫瘤”。中國對外資并購采取主權國家必須采取的策略,避免重蹈拉美、蘇東覆轍,已屬當務之急。
(摘自香港《大公報》;作者:陳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