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1996年,陳中成為首批國家跆拳道青年隊隊員,4年后,便在悉尼為中國跆拳道拿下第一個奧運冠軍。2004年收獲個人奧運第二金。隨后囊括亞運會、世錦賽大滿貫。12年,陳中的成長之路,也是中國跆拳道極速成長一個年輪后收獲的所有經驗與反思
★ 文/陳園園
兩周前,陳中在北京剛結束的2007年跆拳道世錦賽中,獲得女子72公斤以上級冠軍,也因此實現自己運動生涯中奧運會、世錦賽和世界杯的大滿貫。
自1995年接觸跆拳道以來,陳中的每一步都在創(chuàng)造著中國跆拳道的歷史。
起步:奧運的戰(zhàn)略性需要
跆拳道第一次出現在奧運會上是在1988年的漢城,4年后的巴塞羅那奧運會,仍然是表演項目。這期間,大眾跆拳道在中國雖有一定的普及,但沒有所謂的專業(yè)隊。
1994年,國際奧委會在巴黎召開會議決定,跆拳道將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成為正式比賽項目。這一決定,給中國跆拳道吹響了進攻的號角。
據跆拳道隊總教練陳立人回憶:國家體委在1995年3月份召開的全國跆拳道工作會議上,決定從奧運軍團的金牌戰(zhàn)略考慮,發(fā)展這個項目!皾h城奧運會我們拿到16塊金牌,韓國拿到12塊,只差4塊,跆拳道列進來之后,韓國對我們的地位是個威脅。”在4塊跆拳道奧運會金牌中,中國決定“要爭得一些東西”。
此時,伊朗等世界上主要的跆拳道強國,已經開展了30多年。男子跆拳道世錦賽已經進行到12屆,女子第7屆。
當時的國家拳擊隊主教練陳立人被分派負責這個“零起點”的奧運項目,因為同屬場上對抗性的項目。原本在河南焦作體校練籃球的陳中,在地方隊選苗中,被看中成為陳立人手下第一批中國跆拳道隊員。
1995年,隨陳立人來到北京體育大學之前,陳中從未接觸過跆拳道。“想像中就是類似于柔道的東西,以為都要選五大三粗的隊員!碑斈暌黄鹑脒x的七八個小孩都覺得自己不太合適。
沒有腳靶,沒有道服,在北體大的拳擊館里,一隊人馬用散打器材開始了中國競技跆拳道的嘗試。
陳立人直言,自己當年也只看過一些資料片,“一點都不了解,搞這個更多的是工作需要”。廣島亞運會之后,陳立人曾經在韓國體育大學呆了一個多月,“觀摩了一次世錦賽,收集了一些資料”,僅此而已。
最初的一兩個月,就是練體能,基本沒有練過技術。每節(jié)課3個800,5個400,一遍遍地沖刺,一周至少兩個萬米,跑完步后拉韌帶,陳中說,“站在北體大的南門外都能聽到我們劈叉時的慘叫聲!
因為教練也沒練過跆拳道,當時技術的學習主要就通過一遍遍地看錄像,模仿動作。偶爾請幾個專家來短期指導一下,“當時,北體大武術系請了一個韓籍的跆拳道教練,我們就在旁邊看著,等他們下課,我們再進去練!
談到當時的技戰(zhàn)術,陳中樂了:“以前都很簡單,只會用一條右腿,死盯著人家,右腿進攻,右腿反擊!弊鳛閲鴥任┮坏囊恢蕦I(yè)隊,練了半年之后,他們代表中國參加了1995年的世錦賽,沒有人進入前八。第二年,以這支小隊為主體,組建了國家青年隊。
1996年,教練曾帶他們到韓國火車頭隊訓練了一段時間!皩Ψ降乃俣忍貏e快,一腿打到我們,人家打完都已經走了,我們還一點反應都沒有。當時想,這就是高手和初級者的不同!
這樣的訓練持續(xù)了3年多。在1999年的世錦賽上,陳中的老鄉(xiāng)王朔,獲得55公斤級冠軍。這是振奮中國跆壇的重大突破。
“那不叫拼搏,叫拼命”
2000年奧運會臨近,真正的沖刺也開始了。時隔7年,再回憶備戰(zhàn)悉尼奧運時的情形,陳中的眼里還漲滿淚水。
“那段時間,練得我都想跳樓。”中國想用五年的時間,縮短與跆拳道發(fā)達國家20~30年差距,用陳立人的話說,那不叫拼搏,叫拼命。
原本就嚴苛的教練,更加“魔鬼”。“首先,要我們從時間上趕超對手,人家練一個小時,我們練四五個小時。”那段時間,陳中和隊友整日泡在館里,早上8點練到晚上六七點鐘,中間只休息半個小時,吃點面包片,喝點酸奶。
與其他項目提出“女子訓練男性化,男子訓練超人化”的要求不同,跆拳道隊在訓練中直接要求“女子訓練超人化”。為此,隊里從各省調來了最好的男子選手做陪練。陳立人則拿著鞭子站在男陪練后面,逼他們用全力踢女選手,那段時間,陳中和隊友身上天天都是黑紫青。
要參加悉尼奧運會,必須在兩次奧運資格賽中取得參賽資格。剛剛17歲的陳中,并不理解當時的處境,“只知道累死了,能少練就少練一點”。但作為教練,陳立人明白,跆拳道項目的發(fā)展前景系與此役,一旦有失,4年的努力都將付諸東流。
第一站資格賽在克羅地亞,去參賽4人,全軍覆沒。陳立人沒有斥責隊員,余下的兩天,還帶他們到處游玩了一下?傻谌,返回國內已經是凌晨,來不及倒時差,全隊次日凌晨6點就被教練叫起,更加魔鬼的訓練開始了。
陳中作為重點隊員,更是被“開小灶”。中午所有隊員都去吃飯,獨留陳中單練。終于第二次資格賽上,中國隊3人入圍。
2000年悉尼奧運會,中國跆拳道作為黑馬來沖擊獎牌,中心沒有給具體任務,67公斤以上級的陳中是中國隊最后一個出場的。
此前一天,另一名主力賀璐敏意外出局,當時主管跆拳道的重競技中心副主任郭仲恭當眾狠狠地批評了陳立人。站在一旁的陳中,一下子哭了起來!疤骊惱蠋熚,而且感覺到我們這個團隊有壓力了。”不滿18歲的陳中第一次意識到自己對團隊的重要性(事后,陳中才知道這是領導和教練合演的一出戲,為的是激勵她的斗志)。
陳中說,悉尼奧運會的幾場比賽,看似很順利,其實她次次都是哭著上場的。上場前,陳立人都會給她一番鼓勵:“你看她(對手)哪有你強?你連男選手都打得過!薄昂,我有信心了”陳中心里如此默念著走上場。
回國后,很多領導都告訴陳中,她的這塊金牌,救了中國跆拳道。陳立人說,在中國軍團的28塊金牌里,這一塊也許不算什么,但是對于中國跆拳道來說,卻是一個關節(jié)點,“它為中國跆拳道爭取到了生存空間,如果沒有那塊金牌,2004年的工作力度會不一樣,更不可能能拿到兩塊了!
2002年,國家跆拳道隊搬進天津韓家樹基地,有了自己的地方,訓練條件各方面都有很大改善。
2000~2004,遭遇成長之痛
2002年釜山亞運會前一次意外受傷,使陳中的狀態(tài)由巔峰跌入低谷。右腿后十字韌帶斷裂,半月板損傷,復雜的膝傷一直陪伴陳中至今。
當時,陳中已經報名參加亞運會,肩負亞運會突破零金牌的重任。手術恢復時間至少要一年多,最終隊里研究決定,保守治療。每次訓練前都打封閉,纏上厚厚的膠帶。但這樣的傷基本不能訓練,陳中信心受挫,亞運會也只拿到銀牌。而陳中在場上的“保守”,在賽后也引來諸多非議。
陳立人說,經歷了大起大落之后,陳中長大了,“現在她對很多事情有了自己的看法!眮嗊\會之后, 陳中本可以做手術了,但一年的恢復期意味著肯定無緣2004年雅典奧運會。
陳立人和同批的隊友張惠錦,找陳中長談了一次。把事情的利弊都講給她聽,讓她自己做決定!暗诙焖拖褡兞艘粋人一樣,開始積極備戰(zhàn)2004年奧運會!边@是陳立人沒有想到的。
右腿不能發(fā)力,陳中原本最主要的得分工具沒了,她躺在墊子上練就了“左腿攻,右腿反擊”的技術。2004年,重新站在奧運賽場上的陳中,技戰(zhàn)術體系更加全面,比賽中也更富于變化。
與法國選手的那場決賽中,按照事先給自己安排的戰(zhàn)術,陳中順利拿到個人的第二塊奧運金牌。戰(zhàn)術上的領悟力讓陳立人都始料未及。陳中說,如果說2000年靠沖勁去打,那2004年則主要靠技戰(zhàn)術去得分。賽前教練用了更多的時間,來分析對手,研究戰(zhàn)術!罢w團隊的經驗,認識都在提高”。
2005年3月,陳中終于完成了半月板的手術,但右膝里的韌帶還依然斷著。2006年,在多哈亞運會上摘金;2007年,又拿下了世錦賽桂冠。
陳中后來在接受采訪中曾說,雅典奧運會之后,她已經考慮退役,但最終還是選擇留下。和她同批的隊友都紛紛離開,只有她和王朔還在堅持。
現在在隊里,陳中是小隊員的精神領袖,也是技術方面的權威。
突擊戰(zhàn)之后面臨瓶頸
與陳中的逐步成熟相比,陳立人認為,中國跆拳道目前的狀況,卻只能稱作“成功但不成熟”!熬拖耨Y騁在高速路上的夏利,但還成不了奔馳”。
兩次奧運會三塊金牌,陳立人覺得中國跆拳道這些年來,一直是像一個打仗的突擊隊,只顧悶頭沖。在奧運會的全部28個大項中,跆拳道是最后進入的一個,在中國也起步最晚,卻是進步最快的。開展5年,就拿到奧運冠軍。中國跆拳道協(xié)會秘書長趙磊形容,“中國跆拳道打了一場閃電戰(zhàn)”。
突擊成功之后,中國跆拳道該如何發(fā)展?
中國跆協(xié)秘書長趙磊告訴記者,“不能用奧運會的成績來衡量整個中國跆拳道的水平。”由于奧運會是政策性參賽,四個級別的比賽,只是世錦賽一半,很多優(yōu)秀選手被擋在大門之外。跆拳道本身也是個裁判主觀判分的項目,還有抽簽的運氣。
相對而言,男女各八個級別比賽的世錦賽才是各隊全面實力的展示。本屆世錦賽,我們借主場之利,女子拿到兩個第一,創(chuàng)造了最好成績;但男子,這其中有選擇報項的因素僅拿到了兩個第五。
世跆協(xié)執(zhí)委魏紀中表達了同樣的擔心,他告訴記者,與之前轟轟烈烈的奪金相比,中國的跆拳道已經遇到了發(fā)展中的瓶頸:基層教練水平參差不齊,運動員基本功不牢固成了主要的問題。
目前,北京的兩百多家跆拳道道館中,專業(yè)的跆拳道教練(國外叫master)寥寥。
10年間,一直著重從訓練各方面為個別尖子選手創(chuàng)造條件,使得國內大多數跆拳道手與他們有明顯距離。“抓重點的副作用也逐漸凸顯出來”。國內后備人才隊伍建設不足,女隊出現了一定的斷檔。陳中之后,女子中大級別的優(yōu)勢如何保持?
魏紀中說,目前跆拳道要做的是穩(wěn)步前進:“不要對奧運會給予太多希望,要從根本上提高基層教練水平”。否則中國跆拳道在未來,可能會走入足球的困境:群眾空有熱情,整體水平難以提高。 ★
(感謝《中國體育報》記者肖苑枚對本文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