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體育新聞

亞運開幕式將揭神秘面紗 故事從"—滴水"講起

2010年11月11日 10:19 來源:齊魯晚報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11月10日晚上,第16屆亞運會開幕式在廣州進行了最后一次預演。廣州亞組委常務副秘書長、廣州市副市長許瑞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本屆亞洲運動會已全面就緒,包括競賽組織全部就緒、運動會服務保障全面到位、開幕式等重大活動進展順利,廣州已做好了喜迎八方來客的準備。

  據記者了解,本屆亞運會的開幕式將緊扣“水”的元素,開幕式文藝表演、珠江巡游、焰火燃放等圍繞“水”這一主題,把廣州市、珠江、文化融為一體,以珠江為舞臺,以廣州市為背景塑造整個開幕式,力求展現出更多的亞洲味道、廣州味道。

  “—滴水”包容四海

  據了解,本屆亞運會開幕式的第一篇章,叫做《大地之水》。“故事從一滴水講起。”廣州亞運會開閉幕式總導演陳維亞說,“舞臺將被水所覆蓋,從這一滴水延伸到珠江、黃河、長江,延伸到底格里斯河,延伸到恒河,形成亞洲各方的匯集!迸c此同時,坐在“芭蕉葉”內的廣州女孩從天而降,她將帶來的一滴圣水匯入大海,帶著觀眾們正式“啟航”。

  廣州這座城市因水而生,被認為是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本屆亞運會的開幕式緊扣這一主題,而背后自然隱藏著廣州期盼創(chuàng)建“海上絲綢之路”新輝煌的寓意。

  運動員乘船游珠江

  在以往的歷屆大型運動會開幕式上,運動員代表大都是步行入場、繞場一周,然后在指定位置上靜靜等待。本屆亞運會則進行了大膽創(chuàng)新,將開幕式放在了“海心沙”這個緊鄰珠江邊的小島上進行。而在開幕式之前還將安排一次特殊的“珠江巡游”———來自亞洲45個國家和地區(qū)的運動員將搭乘一艘艘彩船,從珠江白鵝潭出發(fā),由西向東順流而下,經過9.2公里的水上行程后,抵達海心沙開幕式廣場。然后這些運動員將登上特意打造的、代表亞洲各國各地區(qū)人民同舟共濟的“亞運和諧號”巨輪。

  當亞運圣火點燃的時候,巨輪將揚帆啟航,向著東方、向著光明、向著未來……與此同時,珠江兩岸的群眾將是歡歌一片,整個廣州屆時都將沉醉在狂歡之中。

  郎朗、章子怡現場“飆歌”

  據了解,本屆亞運會開幕式共分為《大地之水》、《海洋之舟》、《白云之帆》、《花城之邀》四個篇章,陳維亞透露,《白云之帆》是其中排練時間最長的章節(jié),來自河南塔溝武校的近200名小伙子排練了1年3個月的時間。屆時,他們將在80多米高的帆屏上表演多個高難度動作。“這是一個空中表演難度很大,同時又和高科技完美結合的節(jié)目!

  同樣是在《白云之帆》中,還將上演郎朗與章子怡“爭做主角,相互飆歌”的重頭戲。據亞運會音樂總監(jiān)李海鷹介紹,郎朗跟章子怡將表演一曲《時光》,約長5分40秒,其中郎朗與章子怡輪流獨奏獨唱,最后兩人共同合作,“將古典音樂與流行文化發(fā)揮到一個極致”。

  “點火”仍是最高機密

  廣州亞運會開幕式已經歷經數次彩排、預演,幾乎每一次組委會都會邀請一些廣州市民到現場觀摩,用開閉幕式總導演陳維亞的話說就是“我們本來就不想完全保密”。盡管亞運會組委會表現出了足夠的親民姿態(tài),但是涉及一些核心問題,比如最終由誰點燃主火炬塔、“點火”的方式又是怎樣的,有關人士仍然三緘其口,誓將懸念保留到最后。

  由于此次亞運會的開幕式不是在體育場內進行,主火炬塔的位置就更多了些許神秘。記者在彩排中看到,在開幕式舞臺中心預留了一個可升降的平臺,而第四篇章《花城之邀》的演出中有一個環(huán)節(jié)是,45名圣女端著圣水向場地中心升起的道具會集,隨后四個支柱將撐起這個道具。雖然這個道具未被點燃,但現場觀眾都猜測,這就是廣州亞運會的主火炬塔。

  誰來點燃主火炬塔?這一話題近日被人津津樂道。冼東妹、陳燮霞、勞麗詩、何沖等著名廣東運動員均被認為是主火炬手的有力競爭者。而到了11月10日晚上,有消息稱廣東足球名宿容志行與前乒乓球名將鄧亞萍最有可能擔當重任,“容志行和鄧亞萍都是最后五棒火炬手的人選,但誰來擔任最后一棒火炬手即主火炬手,目前還沒有確切的消息。”

參與互動(0)
【編輯:劉通】
    ----- 體育新聞精選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