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島內有媒體稱吳伯雄離卸任之日不遠,在他之后,誰會每年與中共最高領導作高層晤談?
本刊記者/楊中旭
5月26日下午3時30分,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人民大會堂與吳伯雄率領的中國國民黨代表團舉行了會談,媒體稱之為“二度胡吳會”——中國國民黨重掌臺灣政權之后,這已經是國共兩黨連續(xù)第二年舉行最高規(guī)格的會晤。
會談中,胡錦濤除了放出新“胡六點”,在舊“胡六點”基礎上強調加強國共兩黨高層交往,更借用唐詩名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實質性地推動兩岸關系,破解政治堅冰,引起海內外輿論驚嘆一片。
下午5時,吳伯雄來到北京飯店召開記者會,就“二度胡吳會”情況進行說明,似是不經意間,吳伯雄提到:“國共兩黨領導人以后一年見一次是很自然的事情。”
胡馬之間的高級“傳聲”
“即使吳伯雄果真如媒體所料,在兩個月后卸任黨主席一職,由馬英九接任,也不會影響國共兩黨高層的實質性交往!北本┞(lián)合大學臺灣研究院資深研究員徐博東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時間倒回2008年3月26日,就在馬英九當選臺灣地區(qū)領導人之后的第5天,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與時任美國總統(tǒng)布什通話。電話中胡錦濤說,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復兩岸協(xié)商談判是我們的一貫立場。我們期待兩岸共同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xié)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tài),達成和平協(xié)議,構建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框架,開創(chuàng)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新局面。
耐人尋味的是,新華社播發(fā)的英文版本中,較之中文版本的“九二共識”多出了一句話:“一個中國,各自表述”——這一兩岸于上世紀90年代初在香港達成的默契,從中共最高領導人的口中得到清晰表述,其寓意不言自明。而頂著哈佛大學法學院博士頭銜、一度擔任過蔣經國英語翻譯的馬英九,當然不會領會錯胡錦濤的用意。
2008年4月上旬,消息傳出,蕭萬長將以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理事長的身份參加博鰲亞洲論壇,并與中共中央總書記會晤。
蕭萬長,臺灣行政部門前領導人,馬英九勝選的搭檔。換言之,他是候任臺灣地區(qū)副領導人。候任副領導人,會見中共最高領袖,史上未有先例;在大陸見面,更是前無古人。歷史性的時刻,在4月12日上演,胡蕭二人互以先生互稱,胡錦濤和蕭萬長達成的共識——也就是胡錦濤與馬英九達成的共識,為此后一年間的兩岸關系預埋了伏筆。
胡馬互動在17天后再度上演。這一次,馬英九的“傳聲筒”變成了連戰(zhàn)——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會談中,胡錦濤提出新時期兩岸關系的16字方針: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chuàng)雙贏。其中的求同存異之妙,直到2008年底方才揭曉謎底。
一個月后,吳伯雄造訪北京,與胡錦濤展開首度胡吳會,達成雙方盡快啟動“兩會”協(xié)商的共識。7個月后,連戰(zhàn)赴天津出席兩岸“大三通”啟動儀式,轉道北京。由于兩岸“大三通”已經實現(xiàn),連戰(zhàn)本可從天津往返臺北,他卻堅持取道北京,用意明顯。
“兩岸兩黨之間的高層溝通如此密集,在去年的大半年間是形勢所迫,兩岸關系冰封8年,太多東西需要打破,打破之前又需要充分的溝通。”兩岸關系資深記者王銘義說。
這一年的6月,“兩會”復談;5個月后,“大三通”宣告實現(xiàn)。
幕僚先行
按照首度胡連會的共識,臺灣的“國際空間”成為兩岸著力推動的焦點。馬英九勝選后的首個APEC峰會于2008年11月在秘魯首都利馬召開,世界衛(wèi)生大會則于2009年5月在瑞士日內瓦召開。面對之前的成果,兩岸領導人之間展開了新一輪的互動。
早在1994年第二屆APEC峰會在印尼茂物舉行之前,時任印尼總統(tǒng)蘇哈托一度冒失,邀請當時的臺灣地區(qū)領導人李登輝赴會。最后沒有成功,他不得不派專人前往臺灣致歉。2001年,APEC峰會輪到中國大陸做東道主,陳水扁提出由臺灣地區(qū)前副領導人李元簇赴會,仍未果。
但今日的國共兩黨,業(yè)已積累深層次互信,臺灣參加APEC會議的人選一定要有所突破,問題是如何參加,以何種名義,在所謂的智利這個“國際空間”要不要會談,對外如何宣傳,都需要深入探討。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