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11月28日電 你知道臺灣島內一年回收了多少塑料容器嗎?答案是14萬公噸,如果以最常見的600cc礦泉水瓶來計算,大約有70億只瓶子,光是體積就可堆棧填滿4座臺北101大樓,要是頭尾相連串起來,總長度可以繞行臺灣島1680圈。
據(jù)臺灣《聯(lián)合晚報》報道,“環(huán)保署”資源回收管理基金委員會組長鄭陳龍表示,臺灣地區(qū)從1998年起推動資源回收,那年回收塑料容器為4萬5000公噸,其中寶特瓶(PET)材質就有3萬噸;到了去年,大約回收了14萬公噸,寶特瓶約回收了8萬噸,成效顯著。
鄭陳龍說,在民眾的努力之下,回收這么多的廢塑料容器,每年可減少約2億8000萬(新臺幣,下同)的垃圾處理成本,每一年創(chuàng)造了35 億元產值的再生原料。
許多民眾會問這么多塑料容器回收之后到底變成什么模樣?鄭陳龍指出,塑料容器回收變身之后,樣貌千變萬化,有些成了假發(fā)或文具夾、拉煉鋸齒,有些則成了玩具、甚至是相機外殼。
以PET材質的寶特瓶為例,大約5個就可以做成一個環(huán)保袋,大約20幾個就可做成一頂假發(fā),三個PS材質的保麗龍餐盒則可以做成一根尺。
“環(huán)保署”估計,島內目前塑料容器的回收率約八成左右,因此,大概還有3萬多噸的塑料容器流落在外,對環(huán)境造成的極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