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臺北有一份幸運, 只要你改變窺看的角度,身邊的場景就開始娓娓說起故事。一次簡單的散步,就能一步步發(fā)現(xiàn)精彩。
建議路線1大龍峒 體驗古跡魅力
大同區(qū)的大龍峒一帶是非常適合探訪古跡的區(qū)域,相鄰的孔廟和保安宮是熱門景點,尤以一年一度的孔子誕辰最熱鬧,平日偶爾傳來親子讀經(jīng)班的小朋友朗朗的讀書聲,散發(fā)沉靜氣息。
孔廟沒有一般閩南式寺廟繁復(fù)的裝飾,而以黌門、禮門、欞星門、大成門等層層門墻意味孔子道德學(xué)問高深。門和墻面多以素色處理,不繪門神而使用門釘。門楹與石柱也不像一般寺廟題滿對聯(lián),表示不在孔夫子面前賣弄文章。
相較之下,同在哈密街的保安宮就顯得繽紛許多。保安宮為二級古跡,主祀保生大帝,于1805年建廟,是大龍峒同安人的信仰中心,后于1917年大修。那次重建在臺灣寺廟建筑史上相當精彩,正殿的大木工程由當時知名的兩位匠師——陳應(yīng)彬及郭塔各承包一邊,左右相對競相表現(xiàn),稱為“對場”。今天看來,正殿尺寸相同卻雕琢各異、透露出不同風格的木雕,是抬頭欣賞才能領(lǐng)略的趣味。
保安宮中最特別的是正殿的壁畫,以大面積彩繪來裝飾正殿的手法在臺灣寺廟中很少見,尤其后廊由臺南名匠潘麗水于1973年所繪的大幅畫作《鐘馗迎妹回娘家》,生動非常,每當在一座寺廟中發(fā)現(xiàn)他的作品,都覺得特別高興。
建議路線2大稻埕 逛老街、拜月老、吃小吃
大稻埕是清代時臺北重要的商業(yè)區(qū),貴德街、迪化街和延平北路這三條與淡水河平行的街市是大稻埕的主要干道。
貴德街曾是聚集了數(shù)十家茶行的“茶街”,整條街為了防淹水而墊高的臺基和“亭仔腳”曾是全城最香的地方!不但經(jīng)年飄著烘茶的清香、熏香片用的茉莉花鋪滿騎樓也是常見的景象,經(jīng)由茶葉外銷所帶來的財富,還造就出多位臺灣首富。首富們的“豪宅”如今被指定為古跡保存的,有歸綏街303巷9號的大稻埕辜宅(俗稱鹽館)和貴德街73號的陳天來故居“錦記茶行”,兩棟皆為1920年代的洋樓,但目前都只能欣賞外觀。
從貴德街、西寧北路86巷往東走,連棟的兩層樓紅磚建筑“大稻埕千秋街店屋”有著獨特的竹節(jié)造型水泥排水管,其中一家是《望春風》與《補破網(wǎng)》等經(jīng)典歌曲的作詞者李臨秋先生的故居。穿過巷子來到迪化街上,永樂市場旁還有不少老字號小吃,頗值得嘗試。
永樂市場旁、迪化街1段61號的臺北霞海城隍廟是座三級古跡,原廟為1856年興建,霞海城隍爺當年護佑來臺發(fā)展的福建同安人一同渡海,是大稻埕的守護神。面積約只46坪的霞海城隍廟,因為地處“雞母穴”不宜翻動,所以來城隍廟求姻緣的小姐們,只好擠在人堆里跟神明祈求有點害羞的心事啦!如果在供桌上看到喜糖喜餅,那都是信眾拿來答謝月下老人的,拜完也可吃顆糖沾沾喜氣。
迪化街是臺北市現(xiàn)存的唯一老街,宛如一部近代建筑史縮影,店屋風格包括閩南式店鋪住宅、洋樓式樣的兩層樓房和大正昭和時期盛行的仿巴洛克式及現(xiàn)代主義式建筑,是清代大稻埕商圈的核心市街。迪化街曾是一條全臺布料、中藥和南北貨三大行業(yè)最大的批發(fā)零售市場。尤其,邊逛邊找附近的老字號口碑小吃,更是逛迪化街最大的樂趣!如林合發(fā)油飯、李亭香餅店、福州魚丸、切仔面、米苔目……讓人食指大動,回味再三。
游逛大稻埕,買茶也是一樂,經(jīng)過時也不妨試喝一下。位于朝陽茶葉公園旁的王有記茶行是1901年就在大稻埕設(shè)立的老字號,店內(nèi)不但保留及繼續(xù)使用傳統(tǒng)制茶器具,還轉(zhuǎn)型為開放式生產(chǎn)、銷售與教育兼具的綜合型賣場,是值得細細參觀的茶行代表。(作者:宋祖慈、許斌;摘編自臺灣《臺北畫刊》)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