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到武漢市漢陽區(qū)“市五”醫(yī)院看病的人,都會看到這樣一個奇特的景觀———醫(yī)院門口的馬路中間,矗立著一幢破舊二層小屋,里面經(jīng)營著副食———該房子也被當?shù)厝朔Q為武漢“最牛副食店”。
據(jù)稱,過去“市五”醫(yī)院門前的路只有20米寬,私房、民房成片,“生命通道”長年被包圍其中。為此,漢陽區(qū)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多次呼吁打通“生命通道”。2004年開始,被要求拆遷的17戶中,有16戶陸續(xù)動遷。然而直至馬路拓寬結束,小屋主人還未與拆遷方達成一致協(xié)議,小房子巋然不動。
從傳統(tǒng)道德看,“最牛副食店”的存在大煞風景。它極大地影響了“生命通道”的暢通,而且因為它的過高要求,還有可能對其他拆遷戶產(chǎn)生不公平。據(jù)稱今年4月,社區(qū)就此召開居民聽證會,結果“30∶0”一致要求拆除小屋。這說明,在純樸民意中,“最牛副食店”是不該佇立不倒的。
然而,從去年10月1日起施行的物權法看,它的存在卻是一道“物權風景”。物權法明確規(guī)定,“所有權人對自己的不動產(chǎn)或者動產(chǎn),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雖然說,目前已經(jīng)有16戶動遷,而就拆遷方開出的條件看,也較為合理。但既然法律賦予了小屋主人的權利,我們只能從法律框架內(nèi),去尋求物權人私利和社會公利的平衡。從這意義上看,相關方面沒有采取野蠻手段實施野蠻拆遷,讓人看到了對法律的尊重,這種尊重體現(xiàn)出了法治建設的成效,“最牛副食店”也因此成為一道美麗的“物權風景”。
然而需要厘清,我們肯定它的物權意義,并非支持它的存在價值。法治與道德,并不是矛盾的對立體。逾是法治健全的社會,道德的力量逾是有力;一個逾是講法守法的人,逾是遵遁社會的公序良俗。于己,生活在“最牛副食店”中極其危險,而且紛雜的環(huán)境也毫無宜居可言;于公,“最牛副食店”的存在確實形成了“生命通道”的一道障礙,“最牛副食店”業(yè)主遭受著無盡的民意壓力。我們并不提倡為了公利,就一定要犧牲私利,但維護私利應有一個限度,突破限度,就會適得其反,這也有違物權法的初衷。
物權法有規(guī)定,“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規(guī)定的權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體所有的土地和單位、個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動產(chǎn)”;“征收單位、個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動產(chǎn),應當依法給予拆遷補償,維護被征收人的合法權益;征收個人住宅的,還應當保障被征收人的居住條件”。可以看出,“最牛副食店”的最終命運將由法律來裁決。也就是說,過度的維護私利,并不一定能得逞。 (喬杉)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