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評論:救助弱勢群體不宜稱“派紅包”
2008年08月01日 09:22 來源:新京報 發(fā)表評論
7月31日《廣州日報》報道,廣州番禺向6類困難群眾派紅包,擬撥470萬專項款。
“派紅包”是華人新年的一種習俗,因為紅色象征活力、愉快與好運,因此,“紅包”之意不在內里的人民幣,而在于一份心意、一種祝愿。某種意義上說,沒有“紅包”我們照樣活得很好。廣州番禺說得明白,“確保城鄉(xiāng)困難群眾的生活不因物價上漲而受影響”。
兩相比較,番禺的所謂“派紅包”,只不過是貼了紅紙的社會救濟!吧鐣葷敝饕菍ι鐣蓡T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其目標是扶危濟貧,救助社會脆弱群體,對象是社會的低收入人群和困難人群。眼下來看,不少城市號稱的“派紅包”,一是針對特定弱勢群體,二是附加有一定的權責關系或戶籍隸屬,三是水平層次并不高,只能稱為底線救濟或救助。
亂貼紅紙的結果,夸大了社會福利的真相,而且充滿著卸責的風險:政府救助是一種義務,而如果是“紅包”,發(fā)不發(fā)就比較隨意。
因此,救助弱勢群體不宜稱“派紅包”。如果把救助弱勢群體稱為“派紅包”、把本職工作稱為“做好事”,這恐怕不是好趨勢。
□宋桂芳(江蘇 職員)
【編輯:朱鵬英】
相 關 報 道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
每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