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報道:針對傳統(tǒng)媒體以及網民對水價聽證會的各種微詞,國家發(fā)改委日前作出新的公開回應:“試想,如果沒有聽證會這一平臺,如果不讓媒體充分地、公開地報道聽證會,這些問題就很難暴露出來。如果政府有關部門真想作秀,豈會讓‘蹩腳’的‘演員’來砸‘牌子’?”
一方說水價聽證會缺乏透明、問題多多,一方說假如不讓媒體監(jiān)督問題就暴露不出來;一方說是在作秀,一方卻據(jù)理力爭辯駁不是作秀……這像什么?多像是一場論戰(zhàn)!
筆者覺得,首先應為這番“新氣象”鼓掌叫好,因為它無疑是一種進步。試想,無論是出于無奈、氣憤還是響應“善待媒體”的號召,發(fā)改委畢竟是參與論戰(zhàn)了。參與論戰(zhàn)意味著接受輿論“挑戰(zhàn)”,雖然還沒把自己放置到與挑戰(zhàn)者同樣的地位,但總比以沉默、失語的方式表達不屑乃至蔑視強了很多。
不過也應指出此番公開回應中的一處明顯的“硬傷”:“如果不讓媒體充分地、公開地報道聽證會……”這個假設不但仍露蠻橫,而且顯得不那么識時務,甚至有慌不擇言之嫌。聽證會不是高級軍事機密,其本質屬性和本來意義就是公開,尤其當今社會,媒體能否充分地、公開地報道聽證會,不是哪個部門、哪個領導想讓就讓、不想讓就不讓的事。更何況,水價調整是一個事關民生、事關大眾利益的問題,不僅要接受新聞監(jiān)督,還應更大范圍地吸納公眾參與。
如果真像筆者感覺到的那樣,發(fā)改委的公開回應的確隱含著氣憤,這種氣憤是完全沒必要的。媒體評論以及網民帖子中或許有誤傳、誤解乃至捕風捉影的因素,但畢竟不是惡意的謠言。所謂“為人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即便面對謠言的惡意中傷,坦蕩者、智者一般也會泰然處之,因為他堅信,真相總會大白,謠言不攻自破。
當下系社會轉型期,也是觀念沖突、利益矛盾暴露得很集中的特殊時期,發(fā)改委的職能決定了其常常處于社會輿論的風口浪尖。為此,具有以天下為己任的大胸懷和充分的心理承受能力顯得尤為重要。與其急急忙忙地出來論戰(zhàn),倒不如在改進完善聽證會制度以及切實指導監(jiān)督地方的操作上多下些功夫。(劉以賓)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