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有關部門近日聯(lián)合下發(fā)文件,要求初中學生安排在上課時間,自費購票觀看一出據(jù)稱具有教育意義的電影。這部電影名為《時差七小時》的電影,由深圳市夢想隧道影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出品,投資額達2100萬人民幣,是國內(nèi)電影史上最昂貴的青春校園電影。(《南方都市報》10月30日)
據(jù)說,這部電影的投資者和女主角是深圳政府高層官員家屬?催^這部電影的家長指出,影片沒有教怎么學習,但教他們怎么玩就比較多,因此,不會讓自己的孩子去看這部電影。好多家長對于這種硬銷電影的做法提出了質(zhì)疑。
這種強迫學生必須觀看的這種做法就很值得讓人玩味:難道僅僅因為這部電影是高官家屬主演的,又是造價最高的,就必須強迫學生去觀看嗎?老百姓有必要替這部“國內(nèi)電影史上最昂貴的青春校園電影”支付成本嗎?
再說,這部電影果真具有那么重要的教育意義嗎?有關方面在推介這部電影時指出:“《時差七小時》一片講述一位十六歲中國少女留學英倫的故事,體現(xiàn)了中國在改革開放環(huán)境中成長的一代青少年生動可愛的精神、氣質(zhì)和風貌,是一部反映現(xiàn)代青少年成長的好片!
中國學生中能夠留學英倫的畢竟是極少數(shù),把這樣的一個半土半洋的故事演給青少年看,究竟有多少教育意義?難道號召我們的這些青少年學生都學習去留學英倫?一個具有“生動可愛的精神、氣質(zhì)和風貌”的中國少女能給人帶來自強不息、勤奮上進的精神感召力嗎?所謂的“青春校園”劇會不會給人一種偶像劇的影響?
當然,有關部門之所以如此不遺余力的推介和強制初中生去觀看這部電影,原因當然不在于這部電影是否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而是因為這部電影的制片人和女主角是某高官的家屬。其實電影不論是誰制作的,女主角不論是誰,投資無論有多么大,盡管投放市場好了,現(xiàn)在的電影都是市場運作,電影好不好,能不能賺錢,取決于你的電影是否具有影響力,是否有看點。如此大手筆的投入,肯定是要有與眾不同的驚人之處的,如此采取行政命令來強迫人們?nèi)ビ^看,只能說明自己對這部電影缺乏底氣,信心不足。
報道并沒有說這部電影究竟是哪位高官的家屬,從有關部門的這種不遺余力的推介上來看,背后的來頭肯定不小。筆者有個小小的疑問:這位領導干部的家屬拍電影是不是一種商業(yè)運作?那么,這是不是違背了有關領導干部的家屬不能經(jīng)商的規(guī)定?在這個事件的背后,有沒有不為人知的不能示人的內(nèi)幕?(稿源:國際在線;作者:李先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