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03月09日 星期二
站內檢索
頻 道: 首 頁 | 新 聞 | 國 際 | 財 經(jīng) | 體 育 | 文 娛 | 臺 灣 | 華 人 | 科 教 | 圖 片 | 時 尚
  中新百貨 | 短 信 | 專 稿 | 出 版 | 供 稿 | 產(chǎn) 經(jīng) 資 訊 | 廣 告 服 務 | 視 頻 | 心路網(wǎng)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華人新聞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巾幗不讓須眉 “女海歸一族”成為上海最亮色

2004年03月09日 08:46

  問鼎本年度上海女性最高榮譽——“巾幗創(chuàng)新獎”的五位女中翹楚,3月8日在上海一同亮相。有趣的是她們中的三位擁有海外留學或工作經(jīng)歷,而在提名獎的獲得者中“海歸”也占到了半數(shù)以上。此間有識之士指稱,“女海歸族”正在這座城市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她們如今已成為上海最亮的一抹色彩。

  曾受到美國前總統(tǒng)卡特褒獎的中國知名女科學家黃淑幀,是此間一位德高望重的“海歸”。上世紀八十年代,已是而立之年的黃教授為中美轉基因研究的長期合作,只身前往美國。當年作為首席科學家的她連續(xù)五次獲得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科學基金,如今她選擇了“葉落歸根”,回上海繼續(xù)發(fā)展研究事業(yè)。

  現(xiàn)任中國醫(yī)學遺傳學會常務理事、上海兒童醫(yī)院研究室主任的黃教授一談及自己當年歸國的情形,十分激動。尤其是在今天捧得上海女性的最高榮譽獎后,她說:“在中國內地搞研究,硬件設施不一定比美國好,但是一想起自己研究所里的女性科研團隊就非常溫馨和自豪,所以毅然回國了!彼表示,回國后的一大發(fā)現(xiàn)是,內地團結和睦的科研環(huán)境可以使科研效率大大提高。

  與黃教授有著類似經(jīng)歷的另一位獲獎者是國際腎病學會會員、上海瑞金醫(yī)院腎科主任陳楠。這位巴黎歸來的白衣天使,是一個地道的海歸。上世紀八十年代,陳楠在法國巴黎求學七年,學成后回到祖國。她告知記者,自己很早就加入了海歸族行列,理由非常簡單,因為歸國后能夠在內地尚未成熟的腎臟學科領域縱情馳騁。果然此后,陳楠在中國內地最先開展了巨球蛋白血癥腎臟損害的活體腎穿刺檢查,積累了大量病歷,并診斷出多種國際罕見的腎臟疾病。她說,海外求學的經(jīng)歷能讓人開闊眼界,但是施展才華的平臺還是在上海。

  女海歸的巨大能量和魅力還在許多領域發(fā)揮著作用。上海的船舶女工程師胡安康就讓世界吃了一驚。泰國、新加坡、希臘、巴拿馬世界知名的海港都有她親自參與設計的船。當年出國受訓的經(jīng)歷對這位中國船舶工業(yè)第七0八研究所所長來說影響非常大。十多年前,胡安康自日本培訓歸來,為中國造船企業(yè)帶回了當時最先進的CADAM技術,也就是計算機輔助船體設計技術。此后,她代表中國在泰國艦船上首次應用計算機總圖完成了繪制任務。直到今天,胡所長設計的船已走遍了世界五大洲,她還創(chuàng)下了中國內地造船史上出口大型運輸船的最大批量記錄。

  上海市婦聯(lián)主席孟燕堃稱,與這些獲獎者一樣,還有許多上海“女海歸”正在為中國、為世界創(chuàng)造更多的奇跡。完

 
編輯:趙莉

相關報道:兩會訪談:“海歸”躊躇滿志 “海待”尷尬彷徨 (2004-03-03 09:36:28)
          “海歸”人員中的成功人士為“小海歸”求職支招 (2004-03-02 07:04:04)
          圖:中國“海歸”數(shù)量猛增 (2004-02-29 18:15:49)
          “海歸”學者預測未來中國“海歸”創(chuàng)業(yè)趨勢 (2004-02-28 10:10:17)


 
  打印稿件
 
:::新聞自寫短信:::
對方手機: 最多五個(半角逗號號分隔 0.2元一條)

新聞長信,五千字容量
檢驗碼:
手機號:
密 碼 :
獲取密碼    
 
 
 

關于我們】-新聞大觀 】- 供稿服務】-廣告服務-【誠聘英才】-【留言反饋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