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6日電 隨著第三批312名醫(yī)務人員5日按時抵京,全軍和武警部隊緊急抽調1200名醫(yī)務人員支援北京小湯山非典定點醫(yī)院的集結任務宣告完成。為支援首都決戰(zhàn)“非典”,連日來,受抽調單位出現了“父親為兒子請纓”,“新婚妻子鼓勵丈夫上‘前線’”一幅幅動人畫卷。
以下是一位正奮戰(zhàn)在小湯山醫(yī)院抗擊“非典”一線的護士應約為本網撰寫的手記:
手記一:登珠穆朗瑪的感覺
老媽今年53歲了,偏偏是帶著老花鏡學會了發(fā)短信,4月30日早上我收到了她的一條信息:“閨女,7000民工8天建成小湯山醫(yī)院,上千張床位,真是太快了!”我把信息念給姐妹們聽,一同分享著我們小湯山醫(yī)院在遙遠城市的聞名。但是媽媽,你可知道,你的寶貝女兒就是全軍支援小湯山醫(yī)院的1200名醫(yī)護人員中的一員啊!
這次抗擊非典,我們307醫(yī)院十名姐妹聯(lián)合304醫(yī)院的戰(zhàn)友共同組建重癥監(jiān)護病房。大家都是“瞞”著家人請纓參戰(zhàn)的,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中,我們十個姐妹十指連心,為保國安,責無旁貸。
因為病毒可以在頭發(fā)上存活6小時,所以我們必須把頭發(fā)剪掉。軍軍一大早在窗前呆坐,油亮的頭發(fā)象是會說話。我忽然想起,她新婚燕爾,結婚照還沒來得及拍,難怪會黯然神傷。
已經出來一個多星期了,19歲的小茹想媽媽,幾次撥通電話,可是一聽到她媽媽的聲音自己又兩眼淚花,媽媽啊,女兒是不想讓你牽掛,只好又把電話掛斷。
以往的“五一節(jié)”都是熱熱鬧鬧,今年卻是格外寧靜,象大戰(zhàn)前的寂靜。午夜,第一批病人將由佑安、地壇、北大等13所醫(yī)院轉入小湯山,我們負責所有病員信息的收錄及病員的轉送。此時此刻,每個姐妹心潮澎湃。夜幕剛剛落下我們便開始緊張地準備了,為了確保自身的安全,我們要穿三層隔離服、隔離鞋襪,還要戴護目鏡和三個16層的棉紗口罩才能接觸病人。室外氣溫32度,第二層防護服剛一上身便被汗水緊緊吸附在身上,厚厚的口罩下鼻子和嘴貪婪地呼吸著。著裝完畢,只覺得眼前一陣發(fā)暈,汗如雨下。一位姐妹笑著說:我從小就想攀登珠穆朗瑪,今天這種感覺終于找到了。
手記之二:善良的姑娘拒絕幫助
零點四十分,終于迎來了北大醫(yī)院的首批病人,小湯山目前以接收輕中度病人為主,所以我們可以和大多數病員交談。我發(fā)現,他們大多數是青壯年,主要因為親屬間傳染致病。
有一對父子強烈要求住一間房,原來他們是一家九口染病、三人病故的特殊病例。這位父親說著說著竟泣不成聲:“他母親現在還在搶救,是你們把我們爺倆從死神手里拽出來,生命太寶貴了,我還沒活夠!”
一位女病人引起了我的注意,在送她去病區(qū)的路上她一直不作聲,就連我?guī)退岚妓阑畈豢,后來我才知道,在她病情危重期間,有一個護士象親人一樣地照顧她,喂她吃飯,給她擦洗身子,后來那位護士不幸被傳染了。這件事情在這個女病人的心里留下巨大陰影,為了不讓關心她的人再次受到傷害,她斷然拒絕和醫(yī)護人員講話甚至接觸。多么善良的姑娘。
這次任務從準備到結束共用了6個小時,再苦再累我們都能忍受,最難受的要算是憋氣和嚴重的脫水。厚厚的口罩下,我們的呼吸特別困難。為了堅持不上廁所,我們開始工作前兩小時就不能喝水了,到最后用“氣若游絲”來形容我們說話再恰當不過了。
5月3日接轉第二批病員,忙碌了一上午的我們列隊等候著病員的到來。誰都沒想到,這時市長正在監(jiān)控鏡下關注著我們的一舉一動。數十分鐘后,幾十把漂亮的椅子送到了我們面前,同時帶來的還有領導的囑托:工作人員更要好好休息!
其實最辛苦的還是我們的領隊翟紅巖,她和幾名同志負責信息管理,為了使病人的信息準確無誤地收錄到各科室,她們通常在電腦前一坐十幾個小時,兩頓飯都不能吃,一滴水都不能喝。
到現在為止我們共接轉病人340余人,已多次受到院長的表揚。
“戰(zhàn)爭”這個延續(xù)了幾千年的軍事名詞在今天有了特殊的注解,在這個特殊的戰(zhàn)爭中,周圍的一切都在時時感染著我們的心,大家的精神似乎得到了升華。條件是艱苦的,但我們有足夠的信心。因為在小湯山這個白色軍營中,活躍著一大批象我們一樣熱愛生命的人。(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