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中華文摘》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文/李晶晶
清乾隆琺瑯彩黃地開光式胭脂紅山水紋碗從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10年內,在市場上公開出現(xiàn)過3次,其交易價格分別是3萬人民幣外匯券、792萬港元、2147萬港元。價格的變化,是人們對它認知程度的遞增。
這只碗燒造那天就不是用來吃飯的,碗心那枝花可以證明。它自己并不知道它以后會有傳奇般的經(jīng)歷。
故事應該從乾隆年間講起。乾隆皇帝非常喜愛琺瑯彩瓷器,以今天的存世量看,乾隆一朝燒造的琺瑯彩瓷器數(shù)量遠遠大于康雍兩朝。原因有兩點,一是乾隆皇帝的熱衷,二是乾隆朝財政充實。這只琺瑯彩黃地開光式胭脂紅山水紋碗究竟是何時燒造的并不清楚,但從風格看屬乾隆早期,保留雍正的淡雅風格。明顯可以看出,這只碗是用來欣賞的。
“說起來,當年我與這只碗有緣無分,有點像單相思。”一位平日里深居簡出,為人低調不愛張揚的收藏家回憶往事,感觸頗深,“那是20多年前,我還是年輕小伙,因為工作的原因,經(jīng)常出差。記得特清楚,1985年我去上海出差,在上海友誼商店,第一次看到了這只碗,因為它太美了,所以印象非常深刻。更深刻的是當時的標價——3萬元外匯券!
改革開放初期,來中國大陸訪問的外國人、歸國華僑和港澳臺同胞日益增多,而當時國內市場商品供應非常緊俏,老百姓的日常用品實行定量供應。同時,中國大陸禁止外幣流通,為了便于外國人和華僑及臺港澳同胞在中國大陸購買物品和支付費用,于是在1980年4月1日中國銀行發(fā)行外匯兌換券,簡稱“外匯券”。最典型的消費渠道就是友誼商店、文物商店。3萬元外匯券即便對外國人也不是個小數(shù)目,對國人來說,更是個無法想象的數(shù)字。
“當時文物界的創(chuàng)匯口號是:少出多匯,細水長流。文物商店、友誼商店是統(tǒng)購統(tǒng)銷。這只碗在上海友誼商店至少擺放了3年,我每次去上海,都會去友誼商店看看它。每次都麻煩售貨員把碗拿出來讓我欣賞,以致后來售貨員都認識我了!
在這只琺瑯彩碗的底部,有一張紅邊的口取紙,上面用鉛筆寫著55—1964幾個阿拉伯數(shù)字。最早的口取紙上面涂著一層膠水(那時沒有不干膠),用嘴舔一下后可以粘在賬頁或紙張的旁邊用來寫注釋或編號之類,所以叫口取。根據(jù)這張口取紙上的數(shù)字,我們可以推測,“1964”可能是這只碗入庫的時間,這和當時的時代背景是相吻合的。
“1987年年底,我再次到上海出差,照例去了上海友誼商店,可是這只碗?yún)s不在了。售貨員告訴我,不久前被香港人買走了。”那位不愛張揚的收藏家對這個碗的每個細節(jié)都記憶深刻。1988年,這只琺瑯彩碗以保羅•伯納特(Paul Bernat)的收藏,出現(xiàn)在了香港蘇富比的春拍上。
“當年拍賣的保羅•伯納特的一組藏品,成績非常出色。保羅與其兄尤金(Eugene)從小由匈牙利移民美國,兄弟皆為中國藝術品所吸引,因此決定由尤金收集明及早期的陶瓷。保羅專收清窯瓷器,以合作代替競爭。自1940年就開始大力收集,不僅在紐約選購,而且從巴黎的C.T.Loo那里買到最早的藏品。他也常來香港,熟悉本地藏家和古董商!毕愀厶K富比前主席朱湯生說,“那次的拍賣最熱門的是古月軒的,包括乾隆琺瑯彩黃地開光式胭脂紅山水紋碗。由日本藏家買走,賣價792萬港元。精致的玫瑰竹紋雍正杯,入了徐展堂藏品,賣價462萬港元。此外,出自咸豐御弟私藏的乾隆麥形料杯,帶有宮廷作坊的琺瑯裝飾,賣主為劉鑾雄,賣價33萬港元,為中國玻璃制品最高賣價。保羅的清瓷收藏在西方私藏中是無可比擬的,其中精品也只有倫敦的戴維德基金會藏品可與之媲美!
“按政策規(guī)定,乾隆以前的文物是不能出境的,可當時對于這只碗人們沒有認知能力,上海友誼商店把它定為民國粉彩,這也許是因為它太漂亮的緣故吧。由于誤判,這只乾隆琺瑯彩黃地開光式胭脂紅山水紋碗便合法出境了。”那位不愛張揚的收藏家說。
琺瑯彩這個名字是從法語中來的,m瑯器有很多品種,有銅胎畫琺瑯、玻璃胎畫琺瑯、瓷胎畫琺瑯,F(xiàn)在所說的琺瑯彩特指瓷器。琺瑯彩跟其他彩瓷有所不同,它是用油來調顏料。最早的琺瑯彩料是外國人帶入中國的,后來中國人在外國彩料的基礎上,研發(fā)了國產(chǎn)琺瑯彩料。琺瑯彩瓷器自它入宮開始,就沒有走出宮廷一步,是唯一的宮廷御用陶瓷藝術品。也因此,老百姓對它是一無所知。明清兩代的官窯瓷器都是在景德鎮(zhèn)燒造,唯獨琺瑯彩大部分是在北京燒造。先在景德鎮(zhèn)燒素胎(白的),從中精挑細選出沒有任何瑕疵的運到北京,在北京由宮廷畫師繪上琺瑯彩,重新燒造。這種一器需經(jīng)兩地制造的瓷器,是陶瓷史上的空前創(chuàng)舉。
在宮里燒造琺瑯彩,皇上圖的是這個過程,從開始畫到燒造到完成,整個過程都是在皇上的監(jiān)督之下,所有樂趣是在過程中產(chǎn)生的。在北京燒造的地方有三處,紫禁城內的如意館、頤和園以及怡親王府。雍正時期,怡親王是造辦處的最高管理人員,所以在家里也開了一個小窯。琺瑯彩在誕生后的200年內,秘不示人,除了皇上,沒人用過。道光朝的檔案中有記載,琺瑯彩的原藏處是端凝殿的左右屋,約400件,今天到故宮,還能找到這個地方。
顯然,那個花3萬元外匯券買下琺瑯彩碗的香港人,非常清楚它的價值,至于以多少錢出售給保羅•伯納特這位老古董商,是我們所不知的。事隔9年后,這只清乾隆琺瑯彩黃地開光式胭脂紅山水紋碗又一次出現(xiàn)在了香港蘇富比的拍賣會現(xiàn)場。那位不愛張揚的收藏家回憶道:“清瓷在80年代初露光芒,與1988年白納德夫婦拍賣其珍藏有直接關系。這對美國收藏家夫婦的細膩鑒賞力,對往后的收藏家不無影響。清乾隆琺瑯彩黃地開光式胭脂紅山水紋碗后來由日本藏家以792萬港元承接,至1997年。這次,此碗現(xiàn)身于私人珍藏明清官窯瓷器拍賣會中,身價已攀升至2147萬港元。為清瓷刷新世界紀錄的買家是吉瑟普•埃斯凱納齊(Giuseppe Eskenazi)。”
事實上,在1988年日本藏家承接后,這只碗私下又有過交易,到1997年是由香港藏家拿出拍賣的!暗浇裉欤诌^去了12年,在這12年里,這只琺瑯彩碗一直沒有公開露面過。其他一些琺瑯彩瓷器在近幾年中有過過億元的紀錄。我想有朝一日,這只乾隆琺瑯彩黃地開光式胭脂紅山水紋碗能再出江湖的話,保守估計,它的價格至少是上一次公開出現(xiàn)時的3倍!蹦俏徊粣蹚垞P的收藏家說。
(摘自《三聯(lián)生活周刊》)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