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中國國務院僑辦副主任馬儒沛(右)在四川地震災區(qū)察看災情、慰問受災民眾。圖為馬儒沛在詢問一戶受災民眾的房屋倒塌情況。 中新社發(fā) 伊西科 攝
|
中新社成都五月三十一日電 題:抗災顯堅韌 人間有大愛
——國僑辦副主任馬儒沛考察四川地震災情及災后重建側記
作者 黃永莉 伊西科
烈日當空,汽車行駛在一0八國道上,國務院僑辦副主任馬儒沛一行在四川省僑辦主任周敏謙等的陪同下,三十日前往四川重災區(qū)考察抗震救災的情況。
據了解,馬儒沛此次主要是為了考察災情,為海內外僑企捐贈的賑災資金得到妥善分配做調研,這次考察的重點是學校和醫(yī)院。
中午十一點三十分,馬儒沛首先來到了綿竹體育場災民安置點。安置點里除了醫(yī)療、通訊、郵政、保險服務外,還有服裝店、鞋店、救災便民超市等。
馬儒沛與迎面走來例行查看安置點情況的綿竹市常委、副市長陳彥夫不期而遇,兩人迅速就綿竹災區(qū)的現狀交流起來。陳彥夫介紹,安置點現有受災民眾近九千人,目前有限的簡易房屋主要是分配給有家屬遇難且目前無房安身的受災民眾。
十二點半,綿竹市城北中學。這里所有的教學樓都是危房。
在謝校長的引導下,馬儒沛快速穿過教學樓與退休職工宿舍之間落滿碎玻璃的通道,來到教學樓和綜合樓中間的花壇邊。通道一側的黑板報欄上,斜挑出的雨檐已扭曲,玻璃落滿一地。
馬儒沛非常關心學校的傷亡、損失情況,并詢問學生何時能復課。綿竹市教育局局長唐建成回答,學校在地震中共遇難十二人,其中一人為老師。學生們已經提前放暑假,兩個月假期的整改后,學校將提前開學,讓同學們在安全、安心的環(huán)境中繼續(xù)學習。
走出學校大門,記者看到裝著金色欄桿的校門上寫著“濱河西路一段二百九十四號”,這已是這所學校唯一完好的部分。
下午兩點半,汽車開往受災最重的綿竹市漢旺鎮(zhèn)。
與記者記憶里十一天前全國哀悼日的漢旺不同,這里大部分災民都被疏散到綿竹的災民安置點,剩下的當地居民和全國各地的救助隊伍都已積極投入自救重建。
馬儒沛在探訪了鎮(zhèn)政府后,指著廢墟背后那座在地震中下沉幾十米的大山,感慨道:“不到災區(qū),根本想象不到是這樣!”
下午三點三十五分,馬儒沛一行來到綿陽市安縣秀水鎮(zhèn),探訪了秀水中心衛(wèi)生院、秀水綜合市場和漢昌小學。
秀水中心衛(wèi)生院是由三個鄉(xiāng)鎮(zhèn)醫(yī)院合成,共有七十二名醫(yī)護人員。地震當日,他們及時把十三個病人全部安全轉移了出去。
綜合市場里坍塌的磚頭、木料之間,還有不少人在繼續(xù)賣菜。有些家庭住在塑料布搭成的棚子里,離自家破爛的磚房不過幾十米的距離。老百姓見到跟當地干部在一起的馬儒沛,紛紛前來詢問重建問題,馬儒沛說:“相信政府,一定會給你們處理好的!”
他叮囑民眾不要再進到隨時可能坍塌的家里去取財物,接著對鄉(xiāng)鎮(zhèn)干部說,要在損壞嚴重的地方拉上警戒線,“當心,不麻痹。警惕余震可能帶來的危害!
擁有六百多名學生的漢昌小學原來有兩棟老紅房子的教學樓和一個操場,現在這一切都需要重建。馬儒沛反復仔細詢問了建校費用的問題,才離開秀水,繼續(xù)趕路。
下午五點,綿陽市九洲體育館。食物發(fā)放點前排起了長龍。
一心牽掛著孩子教育問題的馬儒沛專程查看了九洲帳篷學校,這是建在澳門同胞捐贈的兩個巨大白色帳篷里的學校。孩子們正圍成小圈坐在地上,一位年輕得像個高中生般的老師正在教他們唱《明天會更好》。
校長姚定激動地向馬儒沛講述澳門同胞搭建帳篷學校的經過,表示要不負澳門同胞和全國人民的重托,把帳篷學校辦好,讓孩子們重塑自信和堅強,重新找回快樂的學習和生活。
馬儒沛連連點頭,感嘆道:“天災無情,人間有愛!”馬儒沛對姚定校長說:“你們做得很好,你們辛苦了!這真是人間大愛,我看了非常感動!”
夕陽西下,返回成都的路上,記者注意到部分農田里還有人在勞作,不時看見地頭田間堆放著收割下來的麥桿。
即使面對余震的威脅,災區(qū)人民選擇的還是勇敢面對;即使家園已破,災區(qū)人民選擇的還是固守和重建;即使喪親失友,災區(qū)人民選擇的還是正視傷痛、努力生活。
全國人民就是災區(qū)人民的堅強后盾,他們用實際行動和口號標語在災區(qū)人民心里鐫刻下一句話,那就是:“我們在一起!”
抗災顯堅韌,人間有大愛!(完)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