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 道: 首 頁|新 聞|國 際|財 經(jīng)|體 育|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留 學 生|教 育|健 康|汽 車
房 產(chǎn)|電 訊 稿|圖片·論壇|圖片網(wǎng)|華文教育|視 頻|產(chǎn)經(jīng)資訊|廣 告|演 出|圖片庫|供 稿
涓浗鏂伴椈緗?404欏甸潰
location.href = 'http://www.chinanews.com/'; } else { if (navigator.appName.indexOf("Explorer") > -1)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otalSecond').innerText = second--; } els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otalSecond').textContent = second--; } } }
■ 本頁位置:滾動新聞
站內(nèi)檢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華人移民:文化堅守是為了更好的融入

2006年11月27日 14:32

  在美國求學或工作,漸漸富裕起來的同胞,應當在財富之外有所堅持,有所清醒。

  在中國經(jīng)濟持續(xù)高速增長的同時,拼搏了數(shù)十年的海外華僑華人也開始揚眉吐氣。據(jù)報載,美國共有華人企業(yè)28.6萬家,總收入逾千億美元,可見海外華人的經(jīng)濟實力。而剛剛塵埃落定的美國中期選舉,華裔脫穎而出,在東西兩岸紛紛贏得選戰(zhàn),顯示華裔已日漸成長為美國社會不可或缺的“政治力量”。

  但華僑華人作為一個整體,是否具備在美國融入主流社會的實力?比如:是否具備真正了解并且適應美國的文化核心——新教文化?是否具備對所謂“美國信念”的整體自覺意識?

  隨著華人家庭經(jīng)濟環(huán)境全面“改善”,面對政治影響擴大而一陣緊似一陣的“融入主流”的呼聲,將面臨怎樣一種新移民文化環(huán)境?能夠從容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經(jīng)濟的、政治的雙重“富!泵?而當“國民身份”認同與華夏文明傳承的沖突出現(xiàn)時,將如何面對?

  這些讓筆者想起《美國與美國人》的作者、諾貝爾文學家獲得者斯坦貝克對美國人的“解構”。

  他是上個世紀最受美國人喜歡的作家之一。但隔著半個多世紀,來美的中國人讀他的書,單純從文字上看,或許覺得他就是敢于表達其觀點而已。以中國人文化歷史的悠久,處世明哲之圓通,斯坦貝克那些觀點,都“不過如此”。

  但他的某些尖銳和面對“富裕”時表現(xiàn)出的責任感和價值觀,卻對在美國漸漸富裕起來的華人,有著某種啟示:可以嗤之以鼻,也可以有所共鳴。

  斯氏曾說:“我強烈懷疑我們的道德與精神之崩潰是出于對富裕缺乏經(jīng)驗……很可能道德感——正直、倫理、甚至慈悲——就是因此而淪喪。規(guī)矩讓我們得以生存,共同生活并繁衍。然而,若我們對于生命的愛,以及我們對一個英勇過往的回憶和一個美好未來的信心都分崩瓦解,則又何需道德和規(guī)范?即便有,它們也會成為一種危險!

  最令人感慨的是最后一句:“我們的祖先所期盼的,我們已有所成就,而毀滅我們的正是我們的成就。”

  歷史,常以其特有的角度,透出些“經(jīng)驗”的光來,映射到人類的前路上。斯坦貝克針對美國富裕之后面臨的社會問題所發(fā)出的聲音,早已超越文學屬性。

  面對富裕,特別是進入主流社會,華人是否還需要有其他的思考呢?比如文化堅持。

  華人,作為移民,因為文化的淵源和承襲,很快進入美國主流的可能性幾乎沒有。這不是哪個人生意做得好不好、賺錢是不是比美國人多的問題,而是個文化烙印的問題。即便入了籍,同樣參與選舉,卻從骨子到意識都未必熟悉“選舉政治”。

  在幾乎所有的華文輿論面前,似乎邊緣和被邊緣化都是件不榮譽的事情。 其實仔細想來,暫時的邊緣,未必不好,邊緣或更有利于最初的生存,更有利于堅持某些文化精髓,而不被簡單同化。

  借鑒和學習是可取的,但淺表性的跟隨卻是災難。對西方文明一知半解,只知道禮儀禮節(jié)上的模仿,而對悠久的華夏文明棄置不顧,是另一個層面的“顧此失彼”。

  海外華人,尤其是知識分子,應該學學斯坦貝克的話。

  在美國求學或工作,漸漸富裕起來的同胞,應當在財富之外有所堅持,有所清醒。房子、地產(chǎn)象征著財富,但不等于財富;而財富和主流社會之間還有距離。

  華人要想成為或進入美國的主流,最重要的是堅持自己的文化傳統(tǒng),并將其精髓發(fā)揚光大。

  從這個意義上說,華僑華人不但不能洋洋自得于年薪多少萬、有房有車,反而要加以警惕,要像斯氏那樣清醒和具有自覺的社會洞察力和良知。

  華人要想不被吃掉,不一定依靠自我同化意識,而恰恰可能更需要堅守意識,包括對于富裕和物質的冷處理。

  中國經(jīng)濟與社會正處在轉型期,需要多些冷靜的人;海外的華人,也需要有更多的對于財富與文化的警惕。

  (來源:美國《僑報》,有刪節(jié), 文: 趙煜堃 )


 
編輯:陳安娜】
 

涓浗鏂伴椈緗?404欏甸潰
location.href = 'http://www.chinanews.com/'; } else { if (navigator.appName.indexOf("Explorer") > -1)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otalSecond').innerText = second--; } els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otalSecond').textContent = second--; } } }

  打印稿件
 
涓浗鏂伴椈緗?404欏甸潰
location.; } else { if (navigator.appName.indexOf("Explorer") > -1)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otalSecond').innerText = second--; } els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otalSecond').textContent = second--; } } }
[每 日 更 新]
- 中國赴日留學人員人數(shù)累計達到九十萬人
- 臺"陸委會"副主委:江陳會對兩岸關系具重要意義
- 大陸海協(xié)會副會長張銘清抵臺灣 參加學術研討會
- 國產(chǎn)新舟60支線飛機成功首航 飛行平穩(wěn)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當選阿塞拜疆總統(tǒng) 得票率為88.73%
- 九名中國工人在蘇丹遭綁架 大使館啟動應急機制
- 證監(jiān)會:城商行等三類企業(yè)暫停上市的說法不準確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圖片庫服務】-【資源合作-【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有獎新聞線索:(010)68315046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 網(wǎng)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京ICP備05004340號]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