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15日電 香港《明報》15日刊出署名文章《胡奧會:“中美關系周期”已改變》。文章說,縱觀以往,每逢新美國總統(tǒng)上任,中美關系總會在頭一年步入低潮,然后這些總統(tǒng)卻一律在離任時變成“中國人民老朋友”。如今,北京反客為主,打破這一周期;有了多種變量影響,未來中美關系周期不會像從前明顯,當然也不會有大動蕩。
文章摘編如下:
奧巴馬和胡錦濤在核安全高峰會會面的地點,就在筆者此刻的辦公室附近。雖然華文媒體對這次會面十分關注,但美國本地記者并不特別雀躍,就是對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的核技術合作條文,似乎也比對“胡奧會”重視。
雖然“胡奧會”不可能解決人民幣升值、伊朗、達賴、臺灣軍售諸般問題,卻足以改善中美關系,因為只要雙方沒有任何突破性發(fā)展,美國國內對中國的壓力,就會暫時失去聚焦。這已變成一個“自然周期”:根據美國駐華大使洪博培上月的講話,“中美關系是一種循環(huán)周期,戀愛也一樣。美中關系的起起伏伏我見過很多次,知道兩國最近所經歷的動蕩是自然周期的一部分!
華府自制周期 先硬后軟
然而,戀愛是兩個人的事,雙邊關系卻是一群人的事?v觀以往,每逢新美國總統(tǒng)上任,中美關系總會在頭一年步入低潮,然后,這些總統(tǒng)卻一律在離任時變成“中國人民老朋友”,不斷到中國演講掘金。這個規(guī)律究竟是怎樣形成的?
北京反客為主 打破周期
根據傳統(tǒng)評論,這周期源自美國內政。由于美國兩黨候選人在選舉期間開下大量空頭支票,無論誰當選總統(tǒng),都要兌現(xiàn)一些選舉承諾,起碼表示曾經爭取。共和黨總統(tǒng)會為了滿足軍火商和一般右翼群眾,在國家安全、軍事競賽等議題上特別挑釁;民主黨總統(tǒng)則會為向工會、中小企交代,往往在當選初年挑起中美貿易戰(zhàn)。
以喬治•布什為例,他在“九•一一”事件前的導彈防御系統(tǒng)計劃,就是滿足支持者的典型動作;克林頓初年的人權與最惠國待遇掛鉤,除了意識形態(tài)掛帥,也提供了平臺予中美雙邊貿易持份者發(fā)言。當這些總統(tǒng)鞏固了位置,選民在其它方面的訴求也滿足(或失望)得差不多了,中美關系就不再屬于可供總統(tǒng)爭取政績工程之列,美國對華政策就會變得務實起來。
上述分析,無疑道出了中美關系周期的基本背景。但奧巴馬上臺后一年的中美關系種種曲折,卻不完全屬于上述周期現(xiàn)象,因為有兩項新發(fā)展是違背前例的。
首先,中國在這周期并非全然被動,而是有意趁新美國總統(tǒng)當選、美國大舉向中國借貸之際,嘗試局部扭轉中美關系。換句話說,當中國外交決策者對美國人自己制造的周期論有了認識,已懂得反客為主,基于“反正新美國總統(tǒng)的首個年度大家關系總要差”的前提,而盡力作一些高姿態(tài)。結果,美國負責中美關系的官員、顧問,出現(xiàn)了一些評估落差。
美國兩黨惡斗 更添變量
另一方面,奧巴馬上臺前聲稱要組成中間政府、全民政府,但在醫(yī)療改革一役,國內紅藍二元分野前所未有的嚴重,這氣氛連帶影響到各部門各級人員。于是部分不滿的聲音,也就在不同議題上展現(xiàn),包括中美關系。
美國參議員權力頗大,就是沒有把中國列為“貨幣操控國”的建議,議政過程也可以充滿變量:就是反對派議員占不了多數(shù),他們也有權以毫不相關的內容隨心修正法案,理論上,甚至可以惡作劇地在房屋法案討論時,提關于“中國是貨幣操控國”的修訂。奧巴馬在醫(yī)療融資一役的作風惹怒了不少兩黨議員,根據美國政情的討價還價原則,這一定得“還”的,而且要在別的層面去還。結果,原來沒有理會中美關系的議員,也找到新的宣泄口。有了上述變量,未來的中美關系周期不會像從前明顯,當然也不會有大動蕩。(沈旭暉 美國布魯金斯智庫訪問學者、香港教育學院社會科學系副教授)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