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再次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國家賠償法修正案草案規(guī)定,判決宣告無罪的被拘留逮捕者可獲國家賠償。(6月23日《新京報》)
看到這個消息,真讓人喜憂參半。喜的是公民的尊嚴和人權終于有了切實的維權渠道,憂的是所謂“國家賠償”說到底是納稅人的錢,以此應對每年因誤抓誤判而導致的天文數(shù)字的冤假錯案,民生成本未免過于高昂了。尤其是大量冤獄的始作俑者往往是權力濫用和權力傲慢,冤案的相關責任人照樣享受高官厚祿,他們犯的錯卻要由全體納稅人來買單,這豈不是以公民的羊補違法權力的牢?
自1995年起實施的國家賠償制度,賠償方式以“羈押一日”賠償一日工資計算,等于領“日薪”制度,有人諷刺說“受冤坐牢者無異于國家強制雇用的臨時工”。由于每年的“國家賠償案”平均多達二千多起,大量不被受理的訪民案件還不計入,以至不斷激增的國家賠償額度,依然面臨十賠九不足的尷尬困局,因而曾被內地司法界公認為“實施效果最差的法律”。國家賠償制度之所以遭人詬病,多在于只單方面強調了國家賠償責任,卻淡化甚至對責任人的處罰手段只字不提,而新實施的國家賠償法的有關條文,情況似乎依然故我。
顯然,這一源頭因素得不到遏止和改善,國家賠償金額越高,隱喻的司法危機也就越嚴重。無疑,國家執(zhí)法機關中存在的權力濫用和對公民人權的藐視,才是導致大量冤獄形成的深因。為官者毋需為違法抓捕負任何責任,權力傲慢最易滋生權力濫用,這讓他們往往容易對公民產生惡意推定,輕視民眾人權和尊嚴,“自由裁量權”讓某些法律執(zhí)行者權力意識膨脹、程序觀念淡薄、無視國法民權,公民稍有觸犯其利益的越線嫌疑,就先拘了再說,若有差池有國家給頂著“雷”。我們有理由擔心,這種局面不改,國家有多少錢也不夠賠!
不可否認,國家在保護人權上付出的巨大努力,中國近年來取得的人權進步也是世所公認的。但我們總感覺到,國家在人權保護上的步子邁得還不夠大,尤其是一涉及到強權階層,總是顯得謹慎有余。國家保護公民的名譽權和精神尊嚴沒有錯,但完全貨幣化的賠償制度不足以補償公民蒙受的冤獄創(chuàng)痛,卻可能加劇國民本已深重的相對剝奪感,納稅人的錢有什么理由為違法權力和法治敗類粉飾光鮮呢?顯然,若不能強化對責任人的處罰性措施,國家賠償制度也許依然難以洗脫“實施效果最差的法律”之不佳名聲。(武漢 王牧)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