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競選策略與“入!睊煦^
日本具有比較完善的國際公務員培訓選派機制和國家層面的競選策略。這與其爭取“入!,成為政治大國的目的直接相關。
1986年日本政府就曾專門委托綜合研究發(fā)展機構(MRA)進行名為《關于確保與培養(yǎng)國際職員》的調研,對如何增加國際機構中的日本人職員問題進行專題研究。日本歷任外相訪美時,必然要會見聯(lián)合國秘書長,而且每次都必然提及增加日本職員問題,甚至還曾明確提出要得到聯(lián)合國副秘書長或助理副秘書長的高位。
長期以來,日本不但重視向聯(lián)合國系統(tǒng)提供巨額的財政資助,也重視向聯(lián)合國機構選送人員。比如外務省設立了國際組織人事中心,運用外交手段支持日籍人員參與聯(lián)合國各機構高級職位的競爭,外務省最新成立“選舉對策委員會”即是最新動作。
日本還通過提供帶有附加條件的經費,派人到聯(lián)合國機構非競爭性崗位任職,以及自擔經費,派遣協(xié)理專家或青年專業(yè)人士到國際機構擔任非正式雇員。另外,日本還通過實施政府對外援助項目(ODA)和實施“國際和平合作領域人才培養(yǎng)研討會行動計劃”,培養(yǎng)和儲備大批人才。
盡管聯(lián)合國機構中的日本職員人數(shù)已經從1990年的563人增加到了2003年的610人,與過去相比,日本在聯(lián)合國機構工作的人數(shù)有較大的增加,地位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日本仍然不滿意。具體地說,它認為,與其所分擔的聯(lián)合國會費增加的幅度(1971年的5.4%,1997年的15.56%,2003年的19.3%)相比,日本所希望的職員人數(shù)增加幅度和在國際事務中影響擴大的幅度都不成正比。
中國主動擔當國際社會責任
實際上,經過數(shù)十年經營,日本在國際機構內既占有重要機構的大批中層崗位,還擁有大批的低層年輕人員。雖然中國在高層職位上有所突破,但在中低兩個層級上,中國還很難在短期內對日本構成競爭。
日本外務省也意識到,日本目前要尋找的突破點,主要是在高層職位上。但它面臨的難題在于,動靜頗大的“爭!笔∈請,讓全世界都看到了它的政治目的。再要出場,該如何掩飾自己的目的?此外,日本對外援助額度在連年下降,直接影響到它對發(fā)展中國家的游說力度。
總體來說,在國際公務員問題上,中日兩國各有所長,各有所短。中國主動參與國際機構的工作,是源自逐漸開放的大國心態(tài)以及對國際社會責任的擔當意識。而這,遠非日本所一廂情愿的狹隘解讀——是出于“狙擊日本”的目的。(謝喆平)
[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