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 道: 首頁|新聞|國 際·英文|財經|體育|娛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留學生|IT|教 育|健 康|汽 車
房 產|電 訊 稿|視 頻·圖 片·論 壇|圖 片 網(wǎng)|華 文 教 育|廣 告|演 出|圖 片 庫|供 稿
■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港澳新聞
站內檢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外報回首香港十年間的變與不變:東方明珠更璀璨
2007年06月19日 10:50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香港回歸祖國即將十周年。十年間,香港的經濟發(fā)展突飛猛進,不僅成功抵御了亞洲金融風暴的沖擊和“薩斯”危機的考驗,實質GDP總量亦由1997年的1.22萬億港元升至1.73萬億港元。作為香港首要支柱產業(yè)的金融界,更是取得令世界驚嘆的成就,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今年耀居至全球第三。中央頒布“個人游”政策后,內地游客訪港人數(shù)大幅上升,內地豪客在香港購物往往一擲千金,已成為香港最強勁的消費群體,對香港旅游業(yè)以至整體經濟發(fā)展,起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中新社發(fā) 洪少葵 攝


  中新網(wǎng)6月19日電 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今日刊載國際問題學者韋弦的文章,對香港回歸十年來的“變與不變”進行了闡述。文章指出,“變與不變”,是觀察香港十年的重要角度;貧w前不少人對“一國兩制”充滿疑慮,西方媒體更預言“香港將要死亡”。而十年后的今天,香港原有的社會、政治、經濟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僅沒有變,反而經濟比過去更繁榮,社會更和諧,法制更健全。文章指出,回歸十年后的今天,在變與不變之間,香港依然充滿榮景、動感、祥和,依然是璀璨耀眼的東方明珠,依然是引領時代潮流的國際大都會。

  文章認為,在經濟領域,香港的不變首先表現(xiàn)在她的幾個“國際中心”的地位上。上世紀70年代,香港成為亞洲地區(qū)出現(xiàn)最早的國際金融中心。今天,香港已與英國倫敦和美國紐約并列為世界三大金融中心。根據(jù)倫敦今年3月公布的環(huán)球金融中心指數(shù),香港在金融中心競爭力方面的排名是世界第三,并被視為未來真正的重量級金融城市。到2006年年底,全球100家最大的銀行中,有70多家在香港營業(yè)。漫步在香港島繁華的大街上,街道兩旁最多的不是商場、超市,也不是店鋪、酒家,而是鱗次櫛比的銀行。香港一直流行一個說法,叫“銀行多于米鋪”,這可以說是今天香港金融業(yè)高度發(fā)達的最鮮明寫照。

  文章中說,今天的香港,依然是名副其實的世界貿易中心,香港的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總額已接近本地生產總值的四倍。近幾年,香港的對外貿易發(fā)展暢旺。整體貨物貿易出口連續(xù)4年獲得兩位數(shù)的增幅。人們常說,香港具備“三優(yōu)四通”的優(yōu)勢!叭齼(yōu)”是指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健全的制度和簡單的低稅制!八耐ā笔侵感畔、人才、資金和貨物自由流通。這些優(yōu)勢在回歸十年來依然發(fā)揮重要作用,使得香港繼續(xù)保持著亞太地區(qū)的地區(qū)總部中心地位,不少跨國企業(yè)都選擇在香港設立地區(qū)總部,以統(tǒng)籌和集中管理區(qū)內業(yè)務。香港還是亞太地區(qū)的航運中心。每天,有幾十條國際海上航線從這里穿插運行,通往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上千座港口。約70個珠江三角洲地區(qū)的小型港口為香港提供喂給服務。

  文章指出,當年,西方最擔心香港變化的領域是政治領域。擔心香港會被內地同化,擔心兩制會變成一制。但十年來“一國兩制”的實踐證明,香港的“不變”依舊是中國政府莊重的承諾,不變的香港對內地更加有利。十年來,在基本法的保障下,香港的政治制度沒有出現(xiàn)外界所擔心的改變。除國防和外交事務歸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香港實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立法權、獨立司法權和終審權等自治權力。這些年,連一向挑剔的美國和英國對香港的政治制度也很少做出負面的評價。今年以來,圍繞香港回歸十周年,美國和英國政界的一些要人,對香港事務也多有評價。他們最核心的觀點就是,對香港的未來充滿信心,那些當年關于香港之死的預言應該壽終正寢了。這種信心更多的來源于他們對香港政治制度未變的信心,來源于中國政府沒有同化,也不打算同化香港的信心。

  文章中說,回歸十年來,香港人沒有覺得他們有什么自由被剝奪了,沒有覺得媒體受到了什么管制,學術自由受到什么限制。香港依然是自由之都,香港的民主也按照循序漸進、均衡參與的原則在逐步發(fā)展。那么,香港有沒有什么變化呢?其實變化也很多。但這種變化是發(fā)展中的變化,是邁向繁榮的變化,是回歸旅途中的變化;貧w之前,香港是漂泊的“游子”;回歸之后,香港能真切感受到來自大陸這個強有力靠山的力量。這大概就是最大的變化。這個變化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香港過去十年的發(fā)展歷程。

  文章中提到,香港回歸以來的十年并不是風平浪靜的。十年間,香港先后遭遇了亞洲金融風暴、禽流感疫情擴散、世界經濟衰退、九一一事件、伊拉克戰(zhàn)爭以及沙斯襲擾等多種風險的沖擊,但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特區(qū)政府的沉著應對下,每一次都成功地化險為夷,并成為香港邁上新臺階的基石。香港回歸以來,內地一直關心、支持著香港的繁榮、穩(wěn)定和發(fā)展。當香港十年間面臨一次又一次嚴峻考驗時,中央政府總是不斷推出各項措施,幫助香港紓困解難。十年來,內地推出“建立更緊密經貿安排”(CEPA)、個人游、粵港合作、泛珠三角合作、京港與滬港合作、開放人民幣業(yè)務、推動國企到港上市等一系列措施,支持香港經濟復蘇,創(chuàng)造了兩地互利互惠的雙贏局面。

  文章指出,十年回歸風雨路是一條“人心回歸”的道路。香港特區(qū)政府中央政策組2006年4月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75%的香港人表示會以身為中國人為榮;62%表示會以身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為榮;65%的人認為因為有中國今天的國際地位,中國人才可以吐氣揚眉;76%同意香港人需要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同年12月,另一份民意調查顯示,有51%的香港人表示滿意“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行情況,64%同意“一國兩制”是對香港有利的安排,62%同意中央政府有誠意照顧香港利益,66%認為香港和內地有很多共同利益,62%覺得香港人與中央政府有很多共同利益。這些數(shù)據(jù)反映了港人對中國、對內地和對中央的態(tài)度,與回歸初期比較是天壤之別,顯示大部分香港人實現(xiàn)了“人心回歸”。


 
編輯:王凱】
:::相 關 報 道:::
·評論:“變”與“不變”勾勒香港回歸十年晴雨
 

專題:香港回歸十周年

  打印稿件
 
[每 日 更 新]
- 中國赴日留學人員人數(shù)累計達到九十萬人
- 臺"陸委會"副主委:江陳會對兩岸關系具重要意義
- 大陸海協(xié)會副會長張銘清抵臺灣 參加學術研討會
- 國產新舟60支線飛機成功首航 飛行平穩(wěn)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當選阿塞拜疆總統(tǒng) 得票率為88.73%
- 九名中國工人在蘇丹遭綁架 大使館啟動應急機制
- 證監(jiān)會:城商行等三類企業(yè)暫停上市的說法不準確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圖片庫服務】-【資源合作-【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有獎新聞線索:(010)68315046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 網(wǎng)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京ICP備05004340號]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