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圖為香港交易所內,有出市代表在交投平淡下偷閑小息。 中新社發(fā) 鄧慶樂 攝
資料圖:圖為香港一銀行股票證券部內人氣旺。 中新社發(fā) 鄧慶樂 攝
|
資料圖:圖為香港交易所內,有出市代表在交投平淡下偷閑小息。 中新社發(fā) 鄧慶樂 攝
資料圖:圖為香港一銀行股票證券部內人氣旺。 中新社發(fā) 鄧慶樂 攝
|
中新網7月23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港交所的《個人投資者調查2007》報告顯示,香港2007年個人投資者人數首次突破200萬人,占成年人口36%,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
調查發(fā)現,每名證券投資者所持證券的市場價值的平均數為10萬元,而有參與衍生產品投資的投資者所持證券的價值平均數為15萬元。個人投資者于2007年的交易也較2005年頻密。網上證券及衍生產品交易者占各自交易者類別的比例持續(xù)上升,銀行仍然是主要的證券交易渠道。
調查發(fā)現,個人投資者占香港成年人口35.8%,即約202.4萬人,較2005年的28.8%(163.1萬人)為高,是1989年此調查系列開展以來,個人投資者在證券市場的參與程度以來最高。但是,個人投資者在衍生產品市場的參與程度由2005年占香港成年人口的2.4%(13.5萬人)下跌至2007年的1.6%(93000人)。
此外,報告指出,典型的香港個人證券投資者人均42歲、受過高中或以上教育、個人每月收入約2.25萬元、家庭每月收入約3.5萬元的人士。
至于典型的香港個人衍生產品投資者年齡也是42歲、受過預科或以上教育、個人每月收入約3.5萬元、家庭每月收入約5.5萬元的人士。而每名證券投資者所持證券的市場價值的中位數為10萬元,證券及衍生產品投資者與權證投資者所持證券的價值相對較高,平均數為15萬元。
至于交易宗數方面,證券投資者于2007年的交易較2005年頻密,期內,沒有進行買賣的證券投資者比例較低,而每名證券交易者的證券交易宗數的平均數亦較大,為15宗對比10宗。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越來越多投資者選擇透過網絡進行交易,數據顯示,網上證券交易者及網上衍生產品交易者所占比率,分別由2005年的38.5%及37.5%大幅升至2007年的58.8%及49.2%,這也導致約63%的證券交易者選擇銀行為主要交易渠道,但是,主要透過經紀行進行交易的證券交易者所持證券的價值多會較高。
《個人投資者調查》系列是由1989年開始定期進行,目的在于了解個人投資者在港交所旗下證券及衍生產品市場參與程度的主要趨勢,這次《個人投資者調查2007》是港交所委托一家市場研究公司于2007年底至2008年初以隨機抽樣方式抽查最少1000名證券投資者而進行。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