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29日電 港珠澳大橋融資問題28日達成共識,香港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欣喜形容為“大橋項目向前推進了一大步”。廣東研究專家對港方承諾出過半的補貼表示贊賞,認為港方此舉具戰(zhàn)略眼光,負責任地做出“適當承擔”,推動了大橋盡快動工。
據香港大公報報道,長期以來,粵港澳三方在興建港珠澳大橋問題上議而不決而備受詬病,特別是投資總額隨著通貨膨脹及匯率的變化而逐年急劇增加,由最初構思的一百五十億元,飆升至去年的六百億元,僅大橋主體融資就高達近四百億元,以致有意“涉足”的財團也憂慮紛增,擔心建橋成本太大,工程太復雜,引發(fā)投資風險過大及回本無期,因此社會融資前景不妙。
為破解融資等難題,○六年底國務院批準成立了由國家發(fā)改委、國務院港澳辦、交通部牽頭的大橋專責小組,謀求以中央介入促使粵港澳三地政府出資補貼,以降低大橋融資成本,加快大橋上馬,但期間三方“討價還價”現象依然不斷。至去年六月,“被逼”牽動國家發(fā)改委副主任、大橋專責小組組長張曉強,親自出面披露大橋為三地帶來經濟效益的比例,粵港澳分別占百分之二十六、百分之六十四、百分之十,以此來參照三地政府對大橋主體融資承擔的分攤比例。
擔任大橋前期研究專家組成員的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研究所教授鄭天祥指出,香港是大橋的最大受惠方,因為可打通與粵西地區(qū)聯系,開拓中國西南地區(qū)乃至東盟市場“腹地”,而且將深化港澳之間在會展、旅游等產業(yè)的全面合作,為瀕臨邊緣化“危機”的香港開辟新出路。因此,在大橋具有長遠戰(zhàn)略意義但近期回報可能不太理想的情況下,需要三方都要作出讓步,“最起碼是適當的讓步”。
對于港方今天在達成共識的融資方案中同意占逾一半的補貼,鄭天祥認為,如今港方終于成功跳出了過去在跨境基建中往往“算死草”的舊框框,此舉頗具令人贊賞的戰(zhàn)略眼光,如此負責任地做出“適當承擔”,必將大跨步地加速大橋上馬之路。(方俊明)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