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高清无码1区,精品国产高清自在自线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世博會
    為世博征名活動反響熱烈 在藝術氛圍里迎世博
2009年08月24日 11:55 來源:文匯報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最近,全國數(shù)十家知名網(wǎng)站和上海移動公司聯(lián)合發(fā)起“我為世博中國館取個名”活動,引起熱烈反響,最初3天內就收到網(wǎng)友和手機用戶近2萬條建議。和諧之冕、赤玲瓏、鼎盛中華、紅館、鳳棲梧、龍騰映相……一個個精心構思的名字,未來都有可能中選。

  城市的藝術水準和文化氣質寫在城市的“臉”上

  幾乎每一屆世博會,都會留下標志性建筑,凝聚了主辦國的歷史文化積淀和新的文化創(chuàng)造?梢哉f,除了這些建筑的功能,更為人稱道的往往是它們的文化價值和象征意義。由此一事便能明白,主辦國的文化展示能力、文化創(chuàng)新能力和文化氛圍營造,對辦成一屆成功精彩難忘的世博會有多么重要。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館和它未來的館名,一定也會給世界留下深刻印象。

  但仔細一想,中國館畢竟不如當年巴黎世博會的標志性建筑―――埃菲爾鐵塔那樣高聳入云,要走進世博園區(qū)才能看到;客人來了,首先看到的是機場、車站和碼頭,然后是高速公路、大街小巷、地鐵車站,等等。那么,這些公共空間有多少文化和藝術的氛圍?如果氛圍不足,我們的中國館豈不是顯得太孤獨?

  現(xiàn)代城市的空間總擁擠著建筑,如何在鋼筋水泥的森林中營造出柔性的、溫暖心靈的氛圍,是世界性難題。人性化的城市空間,要讓人生活得安全、健康、便利,還要讓人感到生活是豐富、有美感和有意義的,產生愉悅感和幸福感,而這種心情享受,多半由“藝術”來創(chuàng)造。城市的藝術水準和文化氣質寫在城市的“臉”上。

  利用公共空間營造藝術氛圍有效調節(jié)城市生活

  利用公共空間營造藝術氛圍,是國際上許多城市的共同追求。才啟用不久的英國希思羅機場5號航站樓,提出從國家級藝術館短期租借經典作品,在那里舉辦藝術展;航站樓也將長期展出如英國畫家約翰・康斯特布爾成名作《干草車》等等的高清復制品。舊金山國際機場的航站樓內有20多個美術館,費城、丹佛、紐約、菲尼克斯及達拉斯的機場也展出一些精心挑選的傳統(tǒng)和當代藝術品。在機場開辟藝術品展示空間,是近年來的新創(chuàng)意,為的是給來客留下高雅脫俗的城市印象,也讓人在博物館、美術館之外領略城市的文化積累,以及今天的文化創(chuàng)造活力。

  上海世博會將賓客云集,如何充分利用城市的文化資源、城市的公共空間,為來客、更為上海本地居民營造身邊的藝術世界,值得研究。上?梢岳、也需要打扮的公共空間很多,除了虹橋、浦東國際機場的航站樓,兩個主要火車站,還有軌道交通的幾百個車站、公園綠地、住宅區(qū)和商務樓宇區(qū)域的大小廣場等等。營造藝術氛圍,對于快節(jié)奏的城市生活是一種有效的調節(jié),有時甚至會有意外效果,比如對促進經濟發(fā)展的間接效應。據(jù)說,日本的福島機場因為鐵路新干線競爭等因素,客流量一度有所減少;福島是“奧特曼”的創(chuàng)造者―――導演圓谷英二的故鄉(xiāng),于是在機場候機廳設置了“奧特曼”立像等展品,挽回了不少人氣。

  公共空間的藝術品展示助推上海創(chuàng)意產業(yè)發(fā)展

  換個角度看,中國的大學藝術教育近年來有較大發(fā)展,年輕的學子正一批批走出校門。他們渴望有更多的展示藝術才華的機會,渴望自己的作品能進入大眾的視野。打扮公共空間,正可以幫助他們從事藝術實踐,向著實現(xiàn)理想走出最初的幾步。

  公共空間中的藝術品展示,對上海眼下正熱切圖謀發(fā)展的創(chuàng)意產業(yè)會有助推作用。日本的成田機場有家折紙博物館,展示的作品精美得令人嘆為觀止。有人看了說,“我恨不得把它們都搬回家去!”試想,如果這個展示館不是設立在機場,也許看到的人就寥寥無幾,更談不上如今的國際知名度了。

  公共空間可以展示各種藝術作品和藝術元素,不必局限于借展博物館、藝術館藏品,或舉辦傳統(tǒng)類型繪畫、書法、雕塑等創(chuàng)作者個展,其實大可“秀”出新興的電子藝術、數(shù)碼藝術作品。同時,公共空間的藝術性展示能夠“寓教于樂”,以令人愉悅的視聽享受避免宣傳的生硬,世博會宣傳和城市文明宣傳眼下正好嘗試。利用公共空間,讓藝術融入生活,在濃濃的藝術氛圍里迎世博,上?梢宰龅酶。

    ----- 世博會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wǎng)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