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日本一区,风流老太婆大BBWBBWHD视频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房產新聞
    “丈母娘‘需求’”引爭議 專家批駁此說不科學
2009年09月08日 12:58 來源:遼沈晚報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有專家稱房價上漲原因是“丈母娘‘需求’”引爭議,其他專家批駁此說不科學

  已婚男人都有丈母娘,可最近丈母娘們卻成了中國房價飆漲的“罪人”,原因就是9月3日,中國房地產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顧云昌在成都參加“中國地產金融年會2009區(qū)域巡回峰會”時,剖析房價上漲原因是“丈母娘‘需求’”,意指適婚青年結婚時購置婚房是剛性需求中的特殊需求,簡稱“特鋼需求”。

  顧云昌舉了一個有趣的例子稱,“特剛需求”也就是丈母娘的需求,小兩口快結婚了,卻一直不買房,于是丈母娘把女婿找來“探討”,這下小女婿坐不住了,只好清倉、典當,籌錢買房,這就是“特剛需求”。

  顧云昌向來以言論獨特受到關注,而其“房價上漲是因丈母娘‘需求’說”一經傳出,還是引起一片嘩然。最新數據顯示,8月份全國重點城市房屋成交量連續(xù)第二個月下跌,表明房價奇高仍是“難承受之重”。

  【本地調查】7成人結婚時購置了婚房

  就多少人是結婚時購買了婚房這個話題,記者昨日對16位已婚沈陽居民進行抽樣調查,其中11人結婚時購置了婚房,占被調查人數的7成,5人結婚時沒有購買獨住婚房。

  34歲的趙海洋說:“我的婚房是60多平方米的二手房,是父母2003年早早買下的,我自己工作只攢下4萬多元,用于裝修和購置部分家電。有孩子后,我們才把房子換成了90多平的新房。 ”

  類似趙海洋這樣的不在少數,多數結婚時已購置婚房的市民表示,購買婚房的主要出資人是雙方父母。 29歲的楊宇(化名)說:“戀愛進入穩(wěn)定期后,女方父母的確關心我有無能力買婚房,但說我們買婚房推高了房價,難以服人。 ”

  楊宇說,自己在沈陽經歷了2003年、2007年房價大漲,但這兩年沈陽結婚人口并沒有出現明顯增長。在他看來,房價大漲主要與土地成本、開發(fā)商利潤有關。

  在5人結婚時尚無婚房的被調查居民中,3人結婚時與父母同住,1人用單位公房結婚,只有1人是租房結婚。

  【房市走勢】重點城市房屋交易走跌

  9月4日,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中心為本報提供的數據顯示,8月重點監(jiān)測的全國30個城市中,住宅成交面積環(huán)比下跌的城市占到2/3,總成交面積較上月下降約11.11%,這已是今年年內全國30個重點城市的連續(xù)第二個月交易量下降。

  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中心分析人士說,導致8月份重點監(jiān)測城市房屋成交量走跌,主要是受淡季和政策調整預期的影響。由于7月和8月信貸明顯放緩,在資本成本上升、房價業(yè)已新一輪高企下,市場形勢疑重現僵局。

  不過,沈陽不在此次30個重點監(jiān)測城市之列。

  【專家評論】陳晟:詼諧說法并不科學

  針對顧云昌的言論,中國指數研究院副院長陳晟認為是“詼諧幽默的表述”,房價的組成因素很多,如地價、建材、稅賦等,婚房等剛性需求只是一個因素,把房價上漲主因歸于婚房不盡全面和科學。

  陳晟說,因為中國人“有房才安居”的傳統(tǒng)思維較重,城市適婚青年購房結婚在買房者中的確占一定比重。在剛性需求高的城市,供求關系導致房價上漲的幾率加大,而剛性需求并不高的城市出現房價大漲,就有投資性需求大等背景!胺績r暴漲暴跌對社會經濟發(fā)展都是不利的,住房既有商品屬性,也有保障品屬性,因而房價并非完全受供求關系調控,政策、信貸等都會有明顯影響。 ”陳晟說。

  左大培:房價不能只漲不跌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左大培認為,此輪房價大幅上漲,與此前超大規(guī)模的信貸有關,很多資金并沒有流入實體經濟,而成為資產價格上漲的主推手,尤其是房市和股市。

  左大培說,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化時間短,放在房地產市場成熟的國家,房價也是起起落落,一些房地產商和專家鼓吹的“房價只漲不跌”根本站不住腳。

  他認為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存在制度性的問題,比如土地出讓金一次收齊,地方政府熱衷賣地聚財,又如過去較長時間內對保障住房缺少規(guī)劃等。治理房價過快上漲問題,應該從制度等根源上尋找答案。 記者 胡海林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