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操美女视频免费网站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房產新聞

樓市“金九銀十”面臨“假性回暖”

2010年09月01日 07:21 來源:經濟參考報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專家認為,后續(xù)樓市調控復雜性加大,政策傾向成樓市走向關鍵

  9月1日,樓市進入了傳統(tǒng)意義上的銷售旺季—— “ 金九銀十 ”。在這一敏 感時刻,北京、上海等地樓市出現了“量價齊升”的現象,引發(fā)了各方的關注。

  種種跡象表明,后續(xù)樓市調控的復雜性正在 加 劇 , 壓 力 也 在 加大,政策的傾向將成為下一步樓市走向的關鍵性因素。有專家表示,如果9、10月份樓市真 的 出 現 “ 量 價 齊升”,不排除政府進一步出臺樓市調控政策的可能;也有專家表示,年內樓市調控或仍將以維穩(wěn)為主,即在不放松的同時也不加碼。

  反彈

  成交出現放量跡象

  即將進入“金九銀十”之際,樓市成交開始出現放量的跡象。以北京為例,亞豪機構統(tǒng)計顯示,截至8月29日,扣除保障房的期房商品住房共成交了3865套、成交面積48 .3萬平方米,環(huán)比7月同期,成交套數增 加 了6 %, 成 交 面 積 增 加 了22%。

  中原地產統(tǒng)計的市場周報顯示,8月20日至8月26日成交量連續(xù)第二周大幅反彈,九個監(jiān)測城市總成交量環(huán)比上升了17%。除天津小幅下降8%,其余8個城市環(huán)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一線四大城市中,除北京大幅增加52%外,其余3城市增幅均在一成以內;二線城市中,渝、蓉、杭三市環(huán)比增幅都在兩成以上。

  中國指數研究院最新一期的統(tǒng)計數據也顯示,上周(8月23至29日)多數城市成交量出現上漲。在監(jiān)測的35個城市中,半數以上城市成交面積環(huán)比出現上漲,其中寧波上漲最為明顯,漲幅達125 .14%,福州次之。在10個重點城市中,武漢、天津、重慶和深圳環(huán)比下跌,其他城市成交面積均環(huán)比上漲,其中北京漲幅達46.36%,居首位,成都、上海次之,漲幅均在20%以上。

  對于部分城市出現成交回暖的原因,北京中原地產認為,首先,宏觀調控持續(xù)4個多月來,購房者并未看到明顯的價格下調,開始擔心調控效果;其次,4個多月時間積壓了比較多的需求,這部分需求在個別項目調低售價時就明顯開始放量;第三,部分市場炒作原因。樓市持續(xù)4個多月的調控,已經影響了很多開發(fā)商,這使得一些開發(fā)商用“金九銀十”可能恢復上漲等手段影響購房者抄底。

  亞豪機構副總經理高姍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樓市成交量是在個別熱銷樓盤帶動下出現的回升,絕大部分項目仍未擺脫滯銷困境,目前樓市仍然存在著供給價格過高與需求購買力不足的結構矛盾。

  高姍認為,目前樓市成交量的增加僅是短期特殊市場行情下的波動,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回暖。在調控初期,購房人開始觀望時,開發(fā)商靈活性不夠,應對失措,未能及時根據市場反應調整操盤策略,導致了觀望情緒的加重,成交量快速下降,樓市進入冷靜期。目前,調控已經歷了4個多月,開發(fā)企業(yè)對后市走向的判斷逐步理性,對開發(fā)策略、預期收益均做出了調整,部分樓盤調低售價促進了成交。

  21世紀不動產集團市場總監(jiān)林蕾表示,目前樓市以成交量為代表的回暖是一種“假性回暖”,因為無論是從政策面、市場面和企業(yè)面都不支持樓市的真正回暖。

  逆流

  部分城市房價上漲

  盡管樓市成交能否真正回暖尚無定論,但部分城市房價已開始止跌甚至出現價格上漲!督洕鷧⒖紙蟆酚浾8月31日從21世紀不動產獲得的數據顯示,8月16日至22日,深圳市新房住宅共成交843套,環(huán)比增長72 .4%,成交均價重回2萬元大關,為每平方米21368元,環(huán)比上漲18 .6%。上海市場近期在部分豪宅的帶動下,均價環(huán)比上升明顯。

  另據21世紀不動產監(jiān)測,8月下旬以來,北京二手房業(yè)主堅持不降價的情況普遍增多,有些業(yè)主表示其掛牌底價堅決不松動。而據亞豪機構統(tǒng)計顯示,隨著成交量的回升,成交價格也出現突破性上漲,截至8月29日,北京商品住宅成交均價環(huán)比上漲11 .4%,創(chuàng)調控以來最大漲幅。

  與此同時,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8月最后一周監(jiān)測的35個城市中,有接近一半城市的房價出現不同程度上漲。其中,武漢漲幅最大,環(huán)比上漲46.5%;上海和廣州等一線城市分別環(huán)比上漲5.69%和2.54%;三亞 、 海 口 等 城 市 分 別 環(huán) 比 上 漲 了46.06%和12.79%。

  對此,一位業(yè)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在調控力度并未出現絲毫放松跡象的前提下,部分城市房價出現的上浮并不具備現實條件,不排除人為炒作的因素,開發(fā)商資金鏈的壓力依然巨大,這將迫使后市進一步降價。

  SO H 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8月31日通過博客表示,今年4月份以來,住房成交量明顯下降,這幾周有些城市的成交量回升,并不一定是住房價格上漲的先兆。理由主要有三點:住房供應量下半年加大;保障房將推向市場;一系列調控政策出臺,開發(fā)商資金緊張,這一點很重要。

  潘石屹表示,上市開發(fā)企業(yè)在所有開發(fā)商中應該是資金狀況不錯的,但今年半年報公布結果讓市場很吃驚,有些上市開發(fā)企業(yè)的負債率高達100%以上。這都是這半年來發(fā)生的變化,真正降價的壓力是來自企業(yè)內部資金的緊張。

  由于信貸收緊、股市再融資受阻、銀信合作被叫停等,開發(fā)商融資渠道越發(fā)狹窄。業(yè)內人士認為,如果樓市成交持續(xù)清淡,銀行信貸持續(xù)吃緊,一些財務指標不夠穩(wěn)健的開發(fā)商終將出現資金問題。加之在建項目的資金消耗速度非常快,投資沉沒成本高而不具備彈性,完工百分比 越 高 的 項 目 , 更 想 盡 快 回 籠 資金,這些都將加劇開發(fā)商資金壓力并迫使其降價。

  最新統(tǒng)計數據還顯示,已公布中期業(yè)績的112家A股上市房地產公司,共有77家公司經營性現金流為負值,比2009年末的35家增加了一倍多。多位分析師表示,約七成公司經營性現金流為負,說明整個行業(yè)資金吃緊。

  考驗

  后續(xù)調控壓力加大

  部分城市樓盤“量價齊升”的現象正在讓本輪樓市調控效果備受考驗。目前,樓市已經進入深度博弈期,買賣雙方幾乎勢均力敵,政策的走向將成為今后樓市走向的關鍵性因素。

  中原地產華北區(qū)域董事總經理李文杰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本輪樓市調控的效果肯定有,但當前樓市調控面臨的局面仍然十分復雜,投機性需求能否長期受到抑制仍存較大疑慮,后續(xù)樓市調控的壓力在加大。

  林蕾表示,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8月份兩次有關抑制房地產投機行為、繼續(xù)貫徹調控政策的講話,已明確傳達出中央政府“調控不放松”的態(tài)度。將這一表態(tài)與當前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大背景聯系起來,有理由猜測,自2010年4月17日啟動的本輪調控,不會很快結束,而且有可能成為2004年以來持續(xù)時間最長的樓市調控。

  雖然目前房地產市場已趨于穩(wěn)定,但如果所謂的回暖伴隨著價格的反彈,那么,出臺更嚴厲調控政策的可能性并非不存在。

  林蕾認為,近期出臺對住宅征收房產稅的可能性不大,但若有必要,至少會加快出臺預售資金監(jiān)管的政策。雖然上周傳聞國有商業(yè)銀行停止發(fā)放開發(fā)貸款的消息未予證實,但從實際情況看,銀行存在繼續(xù)緊縮開發(fā)貸款的趨勢。這些措施對開發(fā)商原本緊張的資金鏈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從而增加了其降價的壓力。

  高姍也認為,成交量的快速反彈、成交價格的止跌回升,易讓決策層認為本輪調控未達預期效果,從 而 追 加 實 施 更 為 嚴 厲 的 調 控 手段。目前北京正在醞釀的房地產預售 金 監(jiān) 管 以 及 籌 備 已 久 的 房 地 產稅,包括正在開展的打擊開發(fā)商囤地行為等新的調控政策一旦推出并落到實處,房地產業(yè)將不可避免的遭受新一輪的打壓。

  不過,中國房地產學會副會長陳國強并不認同“將出臺第二輪樓市調控”的說法。他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說,本輪樓市調控措施好多都是長期性政策,不可能說變就變,對政府來說,需要的是進一步深化和細化。

  “短期內,房價反彈并不具備條件,因為目前樓市仍存去庫存化階段,下半年的銷售壓力比上半年更大。為此,開發(fā)商應調整心態(tài),采取務實、靈活的銷售策略,主動讓利,以換取成交量。”陳國強說。

  李文杰對此也認為,在樓市調控方面,政府要考慮的因素其實非常多,并非只考慮房價,鑒于下半年 中 國 經 濟 增 速 有 所 放 緩 已 成 共識,這或許會影響到后續(xù)的樓市調控,即在不放松的同時也不加碼。

  無獨有偶,國家發(fā)改委投資研究所所長羅云毅此前曾表示,上半年政府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現在還看不到出臺新的房地產調控政策的前景,主要問題還是進一步完善政府提出的房地產調控措施。記者 李佳鵬 陳偉

參與互動(0)
【編輯:楊威】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