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zhì)疑三:“校長推薦制”是不是為提前“掐尖”?
北大:誰都想招到最優(yōu)秀的學生
評選標準無異、推選過程無異,這讓不少人質(zhì)疑:“校長推薦”并不能選出什么特別的人才,這只不過是北大打著改革的名號,提前搶生源。
對此,焦維新老師并不回避。“我們制定新的政策,一方面是出于選拔學生的考慮,畢竟從招生的角度講,誰都想招到最優(yōu)秀、最拔尖的學生,但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推進中學的教學改革,這兩者是有機結(jié)合的。”
焦老師表示,由于奧賽獎杯在高校選拔中一直有不小的分量,所以很多學校的中學教育存在“競賽導向”,但這并不是最理性的做法,“中學階段的主要任務(wù),還是應該以打基礎(chǔ)為主,基礎(chǔ)扎實的學生到大學后才更有潛力”。
質(zhì)疑四:新制度能不能推動教育改革?
學校:雖然只是一小步,但也是一大步
記者發(fā)現(xiàn),雖然“校長推薦制”是新的嘗試,但各校在推選學生時的標準和流程,和各校往年就在操作的自主招生和保送生推選過程,并無太大差異,這一點,也得到了各校校長的證實。那么,招生制度的這種新嘗試,真能推動中學教育改革嗎?
“因為今年是新制度實施的第一年,首先要考慮公平性,所以不可避免存在量化考察的局限,相信今后北大會有相應的舉措,來不斷完善這項制度。”在采訪中,幾位校長不約而同表達了這個觀點。杭二中校長葉翠微表示,在現(xiàn)行的高考制度下,北大的這項改革雖然目前看來可能只是一小步,但對人才選拔機制、甚至是學生的一生來說,很可能是一大步。
●記者手記
有改革就會有爭議
杭二中校長葉翠微曾對記者說,他當了十幾年校長,每年都有遺憾,因為總有優(yōu)秀的學生由于分數(shù)的原因,和名校失之交臂。
“讓這種遺憾少一點”,葉校長的初衷可能就這么簡單。但當他向北大建議“校長推薦學生”并被采納后,社會的輿論似乎有些一邊倒:不是質(zhì)疑學校的公正性,就是懷疑北大意在搶生源,有人甚至預言“校長推薦制”可能會流產(chǎn)。
北大的“校長推薦制”到底會給學生、給現(xiàn)行的教育體制帶來什么?有校長覺得這是人才選拔機制的一種進步,有的校長卻覺得這是一個“燙手山芋”,也有校長說,讓學生有盡可能多的機會上名校,總歸是件好事。
昨天,記者在前往杭二中采訪時,在學校的公告欄里看到了密密麻麻的幾張名單,上面都是獲得北大、復旦、港大等學校直推、保送或自主招生資格的學生,粗粗估算了一下,總?cè)藬?shù)應該達到百余人。像鎮(zhèn)海中學、杭二中、學軍這些重點中學的學生,可能并不缺上名校的機會,即使沒有自主降分的政策,很多學生也完全有能力上北大、上清華。
作為北大來說,不管新推“校長推薦制”是出于什么目的,它畢竟在中國的教育體制改革中又邁出了一步。正如一位中學校長所說,任何新的改革都會引起爭議,但我們不可能因為爭議就不去改變了。所以,讓我們以更寬容、更平靜的態(tài)度來拭目以待這次改革吧。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