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日本有码中文字幕,国产成人精彩在线视频50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教育新聞
    法大3年查出抄襲論文240篇 超總字數(shù)10%取消學位
2009年04月01日 15:53 來源:光明日報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研究生學位論文“打假”的法律思考——訪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朱勇教授

  當前如何防止學位論文抄襲、剽竊是高校普遍關心的一個問題。中國政法大學基于“法治”的思路,建立起一整套相對完善的研究生學位論文答辯制度,既有嚴厲的“打假”,也有寬容的“救濟”,力圖尋找到一條解決問題的途徑。為此,本報記者專訪了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研究生院院長朱勇教授。

  記者:當前研究生學位論文抄襲剽竊現(xiàn)象是高校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您認為處理學位論文抄襲、剽竊,最大障礙是什么?

  朱勇:撰寫學位論文,作為研究生培養(yǎng)的環(huán)節(jié),既是鍛煉、提高研究生學術水平和研究能力的重要渠道,也是培育、養(yǎng)成學術品德水準和學術規(guī)范意識的重要途徑。近年來,少數(shù)研究生受不良風氣影響,其學位論文存在抄襲、剽竊現(xiàn)象。

  學位論文抄襲、剽竊,從學生的角度來說,是道德誠信的缺失,學術品德存在問題,浮躁,急功近利,抱著僥幸心理,想蒙混過關。這是應該堅決制止的。但同時也要看到,學生的負擔也確實比較重,一、二年級要上必修課、選修課,二、三年級忙于找工作,實際上投入到學位論文上的精力有限。再加上少數(shù)研究生導師指導不到位,更影響了研究生學位論文的撰寫。

  對于學位論文抄襲剽竊的處理,涉及數(shù)量認定和性質認定兩大環(huán)節(jié)。一般而言,利用科技手段,在數(shù)量認定方面難度不大;但在根據(jù)數(shù)量確定性質、根據(jù)性質確定處理方式方面,卻存在較大難度。一篇論文抄襲、剽竊多少文字,可認定該論文屬于抄襲、剽竊;抄襲、剽竊不同數(shù)量,應給予何種處理,到目前為止,既無官方正式依據(jù),也無民間約定俗成標準。

  記者:學校一般會按照什么依據(jù)或者標準來處理?

  朱勇:法大從2004年開始,對研究生學位論文進行原創(chuàng)性檢查的專項工作,專門查處學位論文抄襲、剽竊行為。對于在讀研究生形成嚴厲禁止抄襲、剽竊行為的高壓態(tài)勢,在很大程度上端正了研究生學風。但是工作并不輕松。

  2006年到2008年三年中,法大檢查了3836篇研究生學位論文,包括碩士學位論文和博士學位論文,查出有抄襲行為的240篇。查出來怎么處理?當代大學生維權意識很強,而法大的學生更是如此。如果你的處理缺少堅實的法律支撐,自身即缺少合法性,被查處的學生可能跟你對簿公堂。

  我們組織專家對處理標準問題進行多次專門論證,大家認為,對于抄襲、剽竊行為的處理,可按字數(shù)多寡,分段確定;應甄別抄襲、剽竊部分在學位論文中的作用,分類定性,并將其作為影響處理結果的情節(jié)。最重要的,應考慮對于抄襲、剽竊行為的學術處理與訴訟過程中的司法處理相銜接,使得處理行為建立在堅實的合法、合規(guī)基礎之上。

  經過法律分析和司法調查發(fā)現(xiàn),凡是抄襲、剽竊字數(shù)達到一定比例,在司法實踐中即被認定為侵權,行為人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另外,隨著我國對于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存在進一步擴大保護范圍、加大保護力度的趨勢。

  根據(jù)綜合分析,我們于2006年確定了對于學位論文抄襲剽竊處理的標準,抄襲剽竊占論文總字數(shù)10%以下,修改論文,一周后、半年內答辯;占到10-25%,修改論文,半年后、一年內答辯,或取消學位申請資格;如果占到25%以上,取消學位申請資格。2008年,將標準調整為3%以下,3-10%,10%以上三個階段處理,相應數(shù)據(jù)段的處理結果同前。

  這個“打假”應該說是效果不錯,2008年上半年抄襲論文占檢查論文總數(shù)比例降到5.76%,2006年,這個數(shù)據(jù)是11.02%。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學校也多次面臨各界的調查、詢問。有學生、家長、媒體對于學校的認定標準、處理程序提出質詢。經過我們就“打假”標準和程序與法律、法規(guī)相銜接的說明和解釋,大家基本認同我們的制度。

  記者:但是有些論文,比如博士論文,非常專、深,因為研究方向的問題,很有可能論文評閱或者答辯委員會成員對這個領域都不如學生本人熟悉,這種情形下,如果做出比較嚴重的負面評價,會不會對學生來講不公平?

 [1] [2] [下一頁]

【編輯:侯冬華
    ----- 教育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