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種生死抉擇的瞬間,只有為了我的女兒我才可能考慮犧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親,在這種情況下我也不會管的!苯,北大畢業(yè)后在四川一所中學教書的教師范美忠這番地震后的“表白”在網上發(fā)表后掀起軒然大波。(《新快報》5月25日)
在災難到來的瞬間,有人選擇了獨自逃生,也有人選擇了犧牲自己拯救他人——我們對后者給予崇高的敬意和無盡的緬懷,但對于前者,也沒必要上綱上線。因為,無私與自私同樣是生命的“特征”,以“自私”的心態(tài)保全自己的生命,這種行為本身沒有什么好指摘的。真正的問題在于,有權利選擇自私,但沒有權利鼓吹生命自私和不尊重生命無私。
故而,教師在地震前拋棄學生自己先跑了,或許這并不無恥;但接下來,表現(xiàn)出來的如此洋洋自得的態(tài)度,卻注定是一種無恥。這是“先跑教師”引起輿論批駁狂潮的關鍵所在。很多網友都在為“先跑教師”的無恥而痛心和憤怒,可在筆者看來,他所缺失的卻不是道德羞恥感,而是基本的生命意識。
毫無疑問,“先跑教師”之所以敢于在網絡上公開自己的“自私”與真實想法,并與網友進行“交鋒”,其意并不是“挑釁”,而是基于一種狹隘偏頗的“價值觀”——在他看來,犧牲是選擇不是美德,沒有必要冒著生命危險去展開義務層面的救助,獨自逃生是自由和權利。因此,他沒有任何道德負疚感,認為自己沒有做錯,甚至還試圖將這種狹隘的生命觀念傳播給公共社會。
實話實說,在突發(fā)性的重大公共災難中,對于生命自私,我們要保持一定的寬容心。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要放棄無私的生命之美。非但不能放棄,還需要大張旗鼓地倡導和褒揚生命無私的道德精神。道理很簡單,個體生命的無私必然會挽救眾多更弱小的生命,從社會的角度來看,生命的無私性是積極而無價的,永遠是人類生命追求道路上的文明旗幟,也是與生命共存的生命意識——對他人、對公共生命天然的人性關懷。生命高于一切,是現(xiàn)代文明社會的標志之一,而文明視野下的生命意識本身就涵蓋有生命互助、生命悲憫等諸多“要素”。很顯然,“先跑教師”公開叫囂生命自私,正是生命悲憫缺失的一種體現(xiàn)。在他的“生命詞典”中,只有自救的“解釋”,沒有了人性大愛的“闡述”——在這樣的意識形態(tài)下,指望他去幫助學生逃生,只能是奢望。
作為一個教師,沒有體現(xiàn)師德閃光;作為生命個體,沒有展現(xiàn)生命之美——或許不能苛求“先跑教師”去拋棄生命自私,但至今不去直面自己的人性之劣、生命意識之缺失,卻讓人反感和警思——將之釘上道德的恥辱柱,遠遠不如以此為契機推動公共性的生命意識教育更有價值。(作者:陳一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