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廣欣
據《新民晚報》報道,上海高考語文閱卷工作結束后,閱卷教師反映,許多作文犯了一個共同的錯誤:不是從材料的核心思想出發(fā)去深入剖析問題,而是將考前事先準備好的各種應試“話題”掐頭去尾,套題寫作。
作文,本應是放飛思緒、抒寫性靈、展示才情的平臺。優(yōu)秀的作文,可以表現(xiàn)學生自我對生活的思考和理解,展示學生個體內心的多姿和多彩,表達作者對未來的憧憬和暢想等。然而,這種真正意義上的作文,在當下并不多見。
一段時間來,有關“人生的第一句謊話是從作文開始”的觀點,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和思考。贊同者有之,質疑者有之。盡管觀點不同,但有一點是一致的,那就是當下的學生作文中,屬于他們自身的東西越來越少,比如自身的經歷、自身的體驗、自身的思考、自身的感悟,包括自己的語言。特別是隨著學生寫作訓練時間的延長,作文中排我的傾向更加明顯。在高考作文中考生們出現(xiàn)“共同錯誤”,也就不奇怪了。
雖說在高考作文中,也不乏靈光閃動、個性彰顯、神采飛揚、文質兼美的優(yōu)秀之作,但是,我們必須面對另外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即敢于在考場上寫出別具一格的佳作者,多是些沒有聽老師諄諄教誨的人,多是那種敢于以自己前途為賭注的人。他們之所以如此“不理智”,是因為他們將希望寄托在閱卷老師的獨具慧眼。否則,他們的冒險就只能以作文的被誤判而告終。
那么,高考作文的“共同錯誤”到底是誰造成的呢?
具體言之,當中小學語文教學以滿足考場需要的技巧和走捷徑為主要目標的時候,當語文教師的教學智慧局限于擁有豐富的可行性的操作方法的時候,當作文訓練只是通過模板來“模鑄”的時候,高考作文中出現(xiàn)的這種“共同錯誤”,顯然就成了無法逃避的結果。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當下教學模式的強化和導引下,一些從事語文教學的老師已經自覺不自覺地變成了應試培訓的機器,他們所擁有的多是流水線式的操作思路,所擅長的多是模式和規(guī)范框架下的加工和鑄造。長此以往,即使原本具有一定寫作素養(yǎng)的教師,寫作才能也會走向弱化。在此情況下,期望他們培養(yǎng)出學生高超的寫作能力,可能性不大。筆者倒不是指責當下部分語文教師水平不高,畢竟,他們承受著巨大的教學壓力。
如何避免高考作文的“共同錯誤”?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參與互動(0) | 【編輯:唐偉杰】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