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為學生做的事情到底該怎么去衡量價值?日前,江蘇省教育廳出臺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績效工資的考核辦法,明確了績效考核將和師德掛鉤,不與升學率掛鉤,并將出臺師德量化標準。為此,南京29中教育集團致遠校區(qū)開展了一次“師德量化”大研討,沒想到這次研討讓很多一線教師的師德故事涌現(xiàn)出來,哪些屬于師德,師德與工資究竟如何畫等號也引發(fā)了不少質(zhì)疑聲。(9月21日 《揚子晚報》)
曾經(jīng)看過這樣一篇報道,一位三年級的小學生在放學回家的路上撿到了50元錢,他馬上想到要把錢交給學校,可這位小學生讓媽媽把50元錢換成10張5元的,想分10次交給學校,因為拾到5元錢交學校就可以給班級加5分。孩子的“聰明和懂事”讓人震驚,學校為鼓勵學生拾金不昧想出了加分的辦法,結(jié)果道德在量化的分數(shù)面前低下了高貴的頭顱,孩子心靈上出現(xiàn)了最樸素的功利主義思想。小小孩童在道德分數(shù)的誘惑之下,失去了應有的童真,教師是成年人,但不是圣人,在師德與績效工資掛鉤的現(xiàn)實語境下,師德量化會不會為師德而師德,變味走樣呢?
師德是教師的立身之根、立教之法,葉圣陶曾經(jīng)說過:“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 為人師表是對一個教師的起碼道德要求,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應當是教育理念先進、師德高尚、無私奉獻、愛崗敬業(yè)、業(yè)務精良的人。師德高尚涵蓋的范圍非常廣泛,并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用數(shù)字來衡量,與金錢相掛鉤的。如果我們有意無意地對師德進行人為的量化考核,必然會影響教師的思維方式,道德一旦量化,且與金錢捆綁,就很有可能成為功利主義的源頭。
司馬光有句名言:“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辈拍苁瞧返碌闹,品德是才能的統(tǒng)帥。教師作為文化的繼承者與傳播者,就應是德才兼?zhèn)渲。師德不應該被附加在任何功利主義的榮譽之上,更不應赤裸裸地與金錢聯(lián)系在一起,道德的歸道德,工資的歸工資。道德量化的愿望是美好的,但我們要把善良的主觀愿望與現(xiàn)實的客觀效果有機統(tǒng)一起來,注重師德的內(nèi)化,提高教師的道德素養(yǎng)。如果把人們普遍認可的道德標準與世俗功利的目的聯(lián)系了起來,很有可能讓部分教師沾染上道德投機主義的不良風氣,走向急功近利投機取巧的歧途,甚至還可能因為經(jīng)濟利益的長期糾纏,使師德陷入不斷滑坡的泥沼。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