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未滿16歲的花季少年,走了,帶著滿身的傷痕,如此不甘。
他只是一個普通的男孩,有點胖,愛上網。為了戒除他的網癮,父母花了7000元把他送進了一家叫做南寧起航拯救訓練營的戒網中心。想不到第二天,噩耗傳來,一條年輕的生命就此戛然而止。這短短的14個小時,我們不知道他受了什么樣的地獄般的遭遇,但那么多的傷口,見證了他所受的痛苦。
4名涉嫌故意傷害小鄧的工作人員已被刑事拘留。在新聞報道中,他們被冠以了不同的稱呼——老師、教官、工作人員。稱呼的混亂恰恰說明了這家中心承載的功能。老師,說明它應該是一家教育培訓機構;教官,證明其帶有軍事化性質;工作人員,表示它也就是家以盈利為目的的社會服務單位。
這樣一家功能東拼西湊并且收費不菲的中心,卻讓許多家庭動了心。就在事件發(fā)生后,還有100多位孩子在接受著與小鄧同樣的“輔導和訓練”,可見中心實在是生意興隆,錢途無量。網癮很難治,家長很頭痛,這戒網中心的名頭一亮,病急亂投醫(yī)的父母很容易中招。
新聞里看,這家戒網中心還是有一些招的。什么封閉管理,苦難教育、懲戒教育,聽著就夠新鮮夠勁道。小鄧的父母為什么相中了它,就是“想把兒子送過去吃點苦”。知道孩子進去要吃苦還要花錢給孩子買罪受,是因為現實中,家里舍不得讓孩子吃苦,學校老師當然也不能動手動腳,于是這專門給孩子苦吃的中心,反而因為稀缺性而有了市場。
既然有這么多家長的擁護,那么讓孩子受點皮肉之苦或者精神折磨都成了中心老師(教官、工作人員)的應盡之責。什么苦難教育、懲罰教育,都可以成為棍棒教育的代名詞。只要你以后一上網就想到戒網中心吃的苦,家長吼一聲“再上網就送你去戒網中心”立馬主動關了電腦,我的目的就算達到了——這倒和現在的教育有點相像,只管成績不管其他,目的性很強。
在這家戒網中心的廣告中,還有父母因為其“教育”好了孩子下跪感謝的鏡頭,這真是對現實教育絕大的諷刺!倘若以這么短短的時間,就能把一個問題多多的孩子變成了好孩子,那么這許多年來,我們的家庭、我們的學校都在干什么呢?難道非得需要這樣的中心來給孩子“補課”嗎?
以為尋找到常規(guī)教育空檔的戒網中心,企圖以非常規(guī)的方式“治病救人”,一不小心滑過界幾乎是必然的事。猛藥也許可以險中求勝,但要培養(yǎng)出健康的體魄,還要長期不斷的鍛煉才行啊!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