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奇怪的是,中國大陸人的“老大心態(tài)”膨脹,動不動就將香港斥之為“文化沙漠”,乃至我?guī)啄昵疤岢觥跋愀鄣拇髮W將把北大清華掃成二流”這么一個簡單的事實,也成了大逆不道
文/薛涌
英國高等教育研究機構QS(Quacquarelli Symonds)今年頒布的第二次亞洲最佳200所大學排行榜,大陸沒有一所大學進入前10名。北大清華和1984年剛剛創(chuàng)建、1994年才成為正式四年制大學的香港城市大學處于同一水平(北大第12,香港城市大學第15,清華第16)。不過,另一個更為重要的事實則被忽視:中國的大學能進入前200或前100之列的太少,總體實力太弱。
中國是個金牌的國度:奧運會排名要看金牌總數(shù)而非獎牌總數(shù),大學盯著“世界一流”,學術則瞄準“諾獎”。
其實,一國的競爭力,更體現(xiàn)在中層大學上!耙涣鞔髮W”全球化程度高,人才的流動性大。比如,北大清華的學生,出國留學很容易,實際出國比例在中國的大學中也最高,而且大多一去不歸。其為中國提供本土服務的能力,要大打折扣;另一方面,中國真需要高端人才,則只要有好的環(huán)境和條件,哈佛、耶魯?shù)漠厴I(yè)生也照樣能吸引過來。中等大學則不同,培養(yǎng)的是中高級人才,畢業(yè)生多留在本國本地服務,而且數(shù)量非常巨大,代表著勞動力的基本素質。所以,分析這一排名,我們必須有一個“中產(chǎn)階級”的指標。應該說,進入亞洲前100或前200的大學,都可以列入這個“中產(chǎn)階層”。
以這個標準來衡量,中國高等教育之落后就顯得非常驚人了。
香港人口大約700萬,7所大學進入亞洲前100名,也就是說每百萬港人就能享受一所亞洲前百位的大學。再加上香港學生的留學率非常高,2005年15歲以上的孩子準備在未來三年出國留學的就達45700人,這個數(shù)字已經(jīng)超過了當?shù)貎蓚主要大學的學生人數(shù)?梢,香港學生接受良好高等教育的機會最高。
接下來是新加坡,人口不足500萬,兩所主要大學都排在亞洲前百位,大致每250萬人口就享受一所亞洲前百位大學的教育。同樣,這里的學生出國率也非常高,大致有兩萬學生在海外讀大學。
排在第三位的,應該是中國臺灣地區(qū)和韓國。臺灣人口2300萬左右,9所大學進入前百位,17所大學進入前200位。也就是說,平均250萬人口享受一所前百位的大學,130萬人口享受一所前200位的大學。韓國人口5000萬左右,17所大學進入前百位,42所大學進入前200名,平均290萬人口享受一所前百位大學,110萬人口享受一所前200名的大學。日本排名第5,人口不足1.3億,30所大學進入前百位,57所大學進入前200名,平均420萬人口享受一所前百位的大學,220萬人口享受一所前200名的大學。
相比之下,中國人口超過13億,僅12所大學進入前百位,18所大學進入前200名,在總數(shù)量上大大低于日韓。這也就意味著,中國1.1億人口才能享受一所前百位的大學(在這一項上還不如印度,其12所前百位的大學使不足1億人口就可以享受一所前百位大學),7400萬人口才能享受一所前200名的大學。
以接受前百位大學的高等教育的密度(也就是每個孩子接受這種大學教育的機會)來衡量,中國大陸比香港要低100多倍!我們還應該注意,香港、新加坡、臺灣、韓國、日本等地,老齡化程度高,適齡青少年,出國率高。也就是說,上述這些數(shù)字還不能完全反映中國學子在接受高等教育機會上的差距。
前百位大學意味著什么?在中國,排在這個榜上前百位的是北大、清華、復旦、中科大、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大、天津大學、同濟大學、西安交大、東南大學、北師大。這些不是什么世界一流,而是亞洲二流但質量大致尚可的大學。這種層次的大學,香港高中畢業(yè)生基本上想上就可以上。而在中國,不管大學如何擴招,能擠進這些大學還是如同鯉魚跳龍門一般。
從這個排名看,中國以大量傾斜性投資保證幾個重點的戰(zhàn)略,效果并不明顯,乃至北大清華不過是香港城市大學的水平。更糟糕的是,這種傾斜性投資,使教育資源分配不公,造成了中國的中層大學質量差的局面。
比如,中國進入前100名的大學僅12所,但在100到200位之間的大學更少,僅6所。也就是說,除了重點的重點外,中國的大學質量普遍很差,缺乏雄厚的“中產(chǎn)階層”。而這將注定中國在未來的高科技競爭中處下風位置。更奇怪的是,中國大陸人的“老大心態(tài)”膨脹,動不動就將香港斥之為“文化沙漠”,乃至我?guī)啄昵疤岢觥跋愀鄣拇髮W將把北大清華掃成二流”這么一個簡單的事實,也成了大逆不道。殊不知,亞洲最好的三所大學不僅全在香港,而且香港大學的平均實力也是亞洲最強的。這種“老大心態(tài)”不除,中國的高等教育就更無法正視自己的問題,并浪費向香港學習的近水樓臺的機會。 ★
(作者為美國薩?舜髮W學者)
參與互動(0) | 【編輯:侯冬華】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