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李瑞環(huán)同志新著《務實求理》在全國出版發(fā)行。短短一個月,該書已取得銷售20多萬冊的好成績。
這是一部反映李瑞環(huán)同志參與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歷程、體現他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治國理政相結合經驗的優(yōu)秀論著,也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自2005年以來為李瑞環(huán)同志出版的第三本重要著作。
6月1日,本報記者對話《務實求理》編輯組成員之一、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社長賀耀敏,請他講述《務實求理》一書編輯出版的有關情況。
務實求理 一切從實際出發(fā)
記者:從2005年出版《學哲學 用哲學》以來,加上2007年出版的《辯證法隨談》,《務實求理》是李瑞環(huán)同志出版的第三本論著了,這三本著作是一脈相承的嗎?
賀耀敏:是的,三本書都是富有哲理的重要著作,都是李瑞環(huán)同志求真務實、分析矛盾、探索規(guī)律、探求真理的思想結晶。
2005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了李瑞環(huán)同志的重要著作《學哲學 用哲學》,2007年又出版了他的哲學著作《辯證法隨談》,兩本書持續(xù)熱銷。《學哲學 用哲學》一書發(fā)行了100萬冊,《辯證法隨談》發(fā)行了40多萬冊。我們出版了這兩本書之后,接到許多讀者的來信來電,他們對出版這兩本書給予了很好的評價,同時也表示強烈希望讀到李瑞環(huán)同志文稿和講話的全文。因為這兩本書都僅收錄了李瑞環(huán)同志文稿和講話的部分內容或一段一段的精彩話語,不是全文收錄,無法全面反映他參與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歷程和整體思考,以及他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治國理政相結合的探索和豐富經驗。李瑞環(huán)同志了解到這些呼聲和要求后,也一直在考慮如何滿足廣大讀者的要求。
《務實求理》這本書從去年3月開始著手編輯,到今年3月編輯完成,前后精心打磨了一年多時間,現在這部重要著作終于正式出版了,也算是達成了廣大讀者的熱烈期望。
記者:本書名為《務實求理》,有什么特別的涵義?
賀耀敏:這部著作叫做《務實求理》,本身就是一件很值得我們高度關注的話題。在編輯這部著作的時候,編輯組感到這部著作的分量很重,意義很大,一定會深受廣大讀者的歡迎,都希望能有一個響亮的名字。編輯組私下討論了若干次,起了不少名字,但都感到不滿意。正像該書“后記”所說的那樣,“本書成稿之際,編輯組同志請作者確定書名,作者信手寫了‘務實求理’四個字。我們理解,‘務實求理’四個字,既是本書的主要特點,也是作者人生經歷、經驗的主要體會,同時又表明了作者對寫文章的基本要求和對文風的某種希冀或倡導。”
可以說,“務實求理”這四個字,就是李瑞環(huán)同志人生經歷和工作經驗的寫照。務實求理既是對本書文章寫作和文風的基本要求,也是作者人生經歷、經驗的重要體現,給予人們的啟示是多方面的。
首先,務實是李瑞環(huán)同志的一貫作風。他講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少講空話,多干實事”,痛斥那些只說不干,嘴行千里、屁股在家里的壞作風。他提出要“知實情、說實話,想實招、求實效”。他有一個為人民辦實事“五線交一”的原則:堅持辦多數人受益的事,辦群眾最急需的事,辦長遠起作用的事,辦促進精神文明建設的事,辦力所能及的事。
其次,求理是李瑞環(huán)同志的顯著特點。他務實從不就事論事,而是分析矛盾、探索規(guī)律。他十分重視總結經驗,認為總結經驗是求理的最好方法。他的務實過程都有理的環(huán)繞,都是求理的過程。他常說認識事物主要是認識特殊性,用一般性指導去研究特殊性,用大理去求小理。他十分強調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認為離開結合談堅持、談堅決、談堅定,只能是空話、大話、假話。
第三,務實求理是李瑞環(huán)同志的成功經驗。他認為,務實就是研究理兒,求理就是搗鼓事兒,準確地說,務實和求理是一件事。務實求理是他的認識方法、工作方法、學習方法。他由一個木匠成長為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其成功人生的秘訣就是“務實求理”。他文風特色就是務實求理,寫文章就是研究事兒,研究事就是鼓搗理兒,每個詞都有事實根據,在豐富材料的基礎上烘托出真理、新理,再加上總是用老百姓的大白話去說事、說理,使得他的講話、文章不僅深入淺出,生動活潑,通俗易懂,而且犀利無比,寓意深刻。
可以說,他堅持多年的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最根本的一條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我們從他的大量講話中、從他在天津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從他在中央工作期間的繁重的治國理政中,都可以清晰地看到這一點。從李瑞環(huán)同志身上,看不到本本主義、教條主義的東西,他十分注意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的社會主義實踐、與中國的發(fā)展結合起來,立足于中國的實際,尋求實際工作和實際生活中的道理和規(guī)律性。
集粹擷華 眾多文稿解密首發(fā)
記者:《務實求理》一書的結構如何?
賀耀敏:《務實求理》全書近74萬字,選編了李瑞環(huán)同志在天津和中央工作期間的一部分重要講話和文稿,共117篇(其中天津25篇,中央92篇),其中許多篇目都是第一次公開發(fā)表。
全書按照這些文稿的內容分為16個部分,包括:代序;一、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二、“和”的思想;三、政協大會講話;四、人民政協工作;五、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六、民族宗教工作;七、城市規(guī)劃、建設和管理;八、農村問題;九、土地、水和綠化問題;十、為人民辦實事;十一、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十二、宣傳思想工作;十三、弘揚民族優(yōu)秀文化;十四、繁榮文藝;十五、對外交往;十六、學習理論 總結經驗。
可以看到,這16個題目的內容涉及到了我們國家政治生活中的許多方面,較全面地反映了李瑞環(huán)同志在地方和中央工作期間許多重要的思想、重要的觀點以及黨和國家一系列重大決策制定的情況。
值得一提的是,為保持文稿原貌,大部分文稿都是全文收錄,這次出版時只作了少量的文字訂正。部分重要文稿和講話都是第一次公開全文發(fā)表。
內容豐富 全面回顧治國理政經驗
記者:《務實求理》的主要內容都包括哪些方面?
賀耀敏:《務實求理》是一部內容十分豐富的著作,包含的內容十分廣闊,涉及的方面也很多。
一為許多在重要的歷史關頭發(fā)表的重要講話,深入分析了形勢,闡述了我們黨和國家的決策,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所產生的影響至為深遠。
例如1990年2月他聽取福建省委工作匯報時發(fā)表的《改革開放是歷史的必然》的講話,指出改革開放是歷史的必然,是馬克思主義的本義,是完善和發(fā)展社會主義制度的要求,也是全黨全國人民的選擇。他強調指出:之所以說改革開放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從理論上講,改革開放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所規(guī)定了的;從社會主義發(fā)展史上講,也可以看出改革開放的必然性;從實踐上講,特別是從我們10年改革開放的實踐上講,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的今天;從群眾意愿上講,改革開放給群眾帶來了實惠,繼續(xù)堅持改革開放的方針,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希望。
1998年4月他同溫州市領導和企業(yè)界人士座談時發(fā)表了《堅持“三個有利于”標準》的講話,指出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面臨新的形勢,關鍵是要記住三句話:第一句話,要始終堅持一個中心;第二句話,要注意把握兩個基本點,做到兩手都要硬;第三句話,要切實貫徹“三個有利于”的標準。批評了對任何事物都要先定性、先問是社會主義還是資本主義的思維習慣,主張“先生孩子后起名”。簡單地以公有化的程度來判定社會制度的性質,來證明國家的穩(wěn)定與否,是錯誤的。中國改革開放20年取得了很大成就,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允許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fā)展,這既是改革的內容,也是改革的經驗。
我們在閱讀《務實求理》時,如果能夠與這些重要文稿和講話的歷史背景結合起來,那就能夠深刻理解這些文稿和講話的意義和價值了。
二為許多在處理重大歷史事件時發(fā)表的講話。在解決和處理重大歷史事件時他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堅持從實際出發(fā),取得實際效果,反映了他堅定的立場、踏實的作風和高超的領導藝術。
例如1993年8月他在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黨委、政府領導干部會上發(fā)表的《高舉保護人民利益、維護法律尊嚴的“兩面旗幟”》的講話,就解決寧夏西吉事件提出了以下幾點意見:一是認真學習、深刻領會、不折不扣地貫徹好中央關于迅速平息西吉事件的指示。二是處理西吉事件,必須高舉“兩面旗幟”,即必須高舉保護人民的旗幟、高舉維護法律的旗幟。三是堅決、果斷、迅速地平息西吉事件,不能再拖。四是自治區(qū)黨委要統(tǒng)一認識,加強領導,精心組織,統(tǒng)籌安排,并且做好善后工作。根據一些報道,當時寧夏西吉縣沙溝方和陳家溝方因宗教內部糾紛發(fā)生了回民教派沖突,對峙雙方出動了上千人,經歷了數次大規(guī)模武裝械斗,死傷人數眾多,械斗十分激烈。在關鍵時刻,李瑞環(huán)代表中央前去處理,高舉“兩面旗幟”,制止了這場武裝械斗,收繳大量槍支彈藥,確保了寧夏地區(qū)的繁榮穩(wěn)定。
三為許多在重要會議上發(fā)表的講話,這些講話系統(tǒng)深入地論述了若干關系黨和國家大政方針的問題,這些都是他對時代和歷史思考的結果,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深化,因而影響很大。例如在全國政協大會上的十次重要講話,每一篇講話都充滿了昂揚的激情、深刻的哲理和豐富的智慧,對于發(fā)揮人民政協的作用,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其中不少講話都膾炙人口,成為美談,成為經典。
他在2001年的政協大會講話中指出,隨著人類社會的發(fā)展,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都與其他國家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每個國家的經濟社會在一定的時間都處在一定的發(fā)展階段和水平上。只有準確地了解世界,正確地估量自己,才能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比較是認識自己、了解別人的重要方法。強調我們的社會制度之所以優(yōu)越,從根本上說,就在于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我們必須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研究、創(chuàng)造各種能夠充分發(fā)揮人民監(jiān)督作用的制度和形式,使人民能夠經常地、及時地、有序地防止和矯正權力在運行過程中脫軌變形,以保證人民的權力永遠掌握在人民手中。
四為許多就我國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重大問題發(fā)表的講話,這些講話都是建立在大量調查研究基礎之上的,反映了他心系國家民族前途命運,殫精竭慮,高瞻遠矚,意味深長,至今仍不斷引發(fā)人們的深刻思考。
例如1994年7月他在政協第八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上發(fā)表的《關于農用土地的幾個問題》的講話,指出土地資源狀況制約著國民經濟的發(fā)展,影響著社會的各個方面,關系到中華民族的興衰。土地的保護、利用和開發(fā)是一項事關全局和長遠的大事。我們要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愛護土地特別是耕地的教育,增強全民的土地憂患意識。人口多、耕地少是我們的基本國情,我們想問題、辦事情都不能離開人多地少這個基本國情,特別是研究以土地為先決條件的農業(yè),更要時刻牢記這個基本國情。我國農地面臨的深刻危機,一是耕地面積大幅度減少;二是水土流失嚴重,土地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解決我國耕地不足問題,要加快農地后備資源的綜合開發(fā),根據不同自然條件和當地經濟發(fā)展狀況,合理調整土地的利用方式,依靠科技進步和增加投入提高土地的質量。提出開發(fā)大西北是一篇大文章,這篇文章必須全國人民共同來做,必須世世代代長期堅持來做。
1998年10月他在政協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發(fā)表的《關于我國水的幾個問題》的講話,指出中國是個缺水的國家,解決中國的缺水問題,是一個艱巨的任務,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要在全民牢固樹立科學的水意識;要努力建立節(jié)水型經濟和節(jié)水型社會;要認真保護水資源,治理水污染,等等。文中強調,我國水資源的分布嚴重不平衡,既患寡又患不均。如何最大限度地把水留住,如何把水引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實行水的再分配,這是我國治水事業(yè)中的重大戰(zhàn)略問題。要提高水的攔蓄能力,要搞好跨流域的調水。不僅要把水多時候的水留住用于缺水的時候,還要把水多地方的水引導到缺水的地方。要把治水作為一項國民世代工程,把治水與就業(yè)緊密結合起來。他曾經半開玩笑地講,他一直希望專門負責治水的工作,他曾向鄧小平提出過他愿意辭去政協主席的工作,專心致志去治水。小平同志不同意,告訴他擔任政協主席更有利于治水。他始終認為水是對中國未來發(fā)展影響最大的問題,在這些方面應該說他都保持了很清醒的頭腦。
參與互動(0) | 【編輯: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