馴虎團每年要走上百縣市
梅莊的馴虎人幾乎都是走南闖北的能人,他們的行期和路線都是按照各省大大小小的知名集會、廟會及各類地方性節(jié)日安排的。梅莊訓(xùn)練出的老虎一般都會10個左右的節(jié)目,如騎馬、鉆火圈、踏美女、走梅花樁、拉車等。談起馴成虎的“走穴”經(jīng)歷,胡敬才的大兒子胡衛(wèi)平感觸最多:“每到一處都要租場地、扎大棚,如運作不好,連虎食都賺不回來!
胡衛(wèi)平中學(xué)畢業(yè)就隨父親馴虎,并協(xié)助父親創(chuàng)辦梅花馴虎團。10多年來,每年正月,胡衛(wèi)平都要和父母及雇用人員20余人分乘兩輛40噸的道具專車從清豐縣出發(fā),奔赴山東、內(nèi)蒙古、山西等地,每年至少要走縣市100余個。每到一處,少則待七八天,多則待半個月,一般每天表演四五場,多時七八場。票價5元,每場觀看者有200人左右,每年表演時間至少100天,年總收入有七八十萬元。但是,除去運輸費、油費、租場費、餐費、員工工資等10余項開支,年純利潤僅有七八萬元。
“辛苦不怕,重要的是讓人們感受到了人與虎的和諧統(tǒng)一,使虎的魅力得到觀眾認(rèn)可!焙l(wèi)平說。
馴虎人一返鄉(xiāng),全村人沒動物多
“梅莊馴虎人僅馴虎表演一項,年收入就在2000萬元以上,占全國馴虎市場三分之一。”梅正川介紹,馴虎人雖然辛苦,但個個靠自己的勞動掙錢,也是一門發(fā)家致富的手藝。目前,全村馴虎馴獅表演團體有24個,本村和聘請的馴獸員達400多人,馴養(yǎng)的猛獸多達2000多頭(只)。馴虎表演在給人們帶來歡樂的同時,也收到良好的經(jīng)濟效益,馴虎人均年收入在2萬元以上。梅正川開玩笑說:“這些馴虎人一返鄉(xiāng),全村群眾一沒動物多,二沒動物吃得好。”
不靠山,不傍水,梅莊緣何會成為全國業(yè)界知名的“馴虎村”?
梅正川說,梅莊人馴虎已有近百年歷史。清朝末,有梅莊人開始以街頭現(xiàn)場馴獸表演為生,時間久了仿效者增多,平庸的表演已難以維持生計,一些人開始引入東北虎表演,贏得了市場,并摸索出一套獨特的馴虎方法。
據(jù)村里老人介紹,在梅莊馴虎史上,最知名的當(dāng)數(shù)胡敬才兄弟的父親胡藏言和另一村民梅海聚等人的馴虎團。上世紀(jì),他們帶領(lǐng)各自的馴虎隊伍在各地闖蕩。五六十年代,為響應(yīng)國家號召,在外的數(shù)十個梅莊“馴虎大篷車”被駐扎地“招安”。安陽動物園、東北阜新動物園、貴州市動物園等10余個動物園均以梅莊人為班底始創(chuàng)。目前,這些梅莊人的后代仍從事馴虎和動物管理工作的,將近200人。
胡敬才在家中排行老二,老大胡敬法趕著牛拉的“馴虎大篷車”在全國各地表演達30年之久,10年前投資百萬元建成濮陽動物園,園中老虎多達8只,已成為河南知名的東北虎繁殖基地。老三胡敬禮也在邯鄲、天津建成兩個動物園。老四胡敬習(xí)目前在山西長治建成一座市級動物園。
改革開放后,梅莊新一代馴虎人脫穎而出,梅留青是最為典型的人物。他在吉林長春扎根,建成市場運作的新型動物園,專門從事馴虎表演。10多年來,梅留青在國內(nèi)外馴獸馬戲大賽中屢獲大獎。村民張留申、郝愛民夫婦在鶴壁市楓嶺公園建成一處動物園,擁有的6只老虎個個都有“知名度”,其中19歲的老虎“芳芳”12年前參加過《水滸傳》中武松打虎的拍攝。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