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掘:一把劍引發(fā)曹植墓“破墳”
曹植墓的發(fā)掘很有故事。
時間閃回到1951年春。原平原省(1952年底撤銷)副書記吳德在視察黃河時路過魚山,發(fā)現(xiàn)當?shù)匾粋男孩正在玩耍一把刻有“曹子建”銘文的佩劍。這引起了他的注意,考慮到這可能是文物,當即花20元錢買下了。但時過境遷,這把佩劍現(xiàn)已下落不明。
但他的發(fā)現(xiàn)引起了省文物管理委員會的重視,當年6月,曹植墓的清理工作開始了。
當時魚山西麓建有曹植墓早有說法,當?shù)夭苄杖思衣暦Q是曹子建后人,阻止“破墳”。后來考古工作者查證他們家譜,上查23代后,大概在明初之際,他們是從山西遷來,因此斷定跟曹植并非一支。發(fā)掘工作這才真正開始。
當破土到第一道墓門時,有了一個驚喜。他們發(fā)現(xiàn)了墓主帽子上的金雕(俗稱帽花)1枚、墜珠3顆、瑪瑙2顆、玉帶掛鉤1副等物件。
進入3間墓室,中間墓室的最下層鋪有一指多厚的木炭灰,往上一層鋪著豆粒大小的朱砂,再往上一層是用云母片剪成的日月星形的圖案,云母片上是骨殖,大體骨殖都有,比較完整的有28節(jié),惟缺頭蓋骨。墓中還出土了全套灰陶制作的灶具,另有陶井、陶雞、陶鴨、陶狗、陶鵝等。
讓他們吃驚的是,他們發(fā)現(xiàn)墓內(nèi)磚土器物擺放紊亂,另外還發(fā)現(xiàn)一個豆綠碗,沒有上釉,可能是明初期的物件,初步判斷是盜墓人丟下的。
這次清理曹植墓共出土隨葬品132件,當時全部由平原省文管會的工作人員帶走,包括出土的28節(jié)骨殖。隨后,這批文物移交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并在1952年展出于故宮午門。
王侯墓冢最受爭議的是真假。1977年3月,文物考古工作者在該墓室前門道高約3米處的墓壁上發(fā)現(xiàn)一塊銘磚,據(jù)銘文記載,該墓墓主為曹植。
至此,曹植墓的鑒定算是塵埃落定,再無爭議。
身后:不僅僅是傳說
眼下,曹植墓已經(jīng)成了當?shù)匾?guī)劃開發(fā)的景區(qū),1993年,搬遷曹植墓周圍民宅 157戶,拓寬南北大街一條、環(huán)山砂石路兩條,基本形成一個以文物古跡為主題的旅游景區(qū)框架。曹植墓成了當?shù)卮迕駛冃蓍e游玩的地方。
“ 東阿人對曹植的感情之深,我就是個例子!痹谧咏糁校瑒⒂裥律钋椴毮坎苤驳乃芟。自1981年開始從事文物考古和文史研究,他認為曹植不僅在文學上成績斐然,而且在研究傳播佛教音樂方面也做出了突出貢獻,因此曹植“魚山聞梵”不僅是傳說典故,還是文化。曹植在東阿這個古縣城已經(jīng)演化成一種文化精神的象征。
曹植聞梵,看似有些荒誕離奇。太和三年12月,也是一個冬日,曹植赴東阿為王?崴啤班蜞簟鄙畹牟苤矏瀽灢粯罚~山成了他消遣解悶的地方。
一個風清月明的晚上,魚山頂上一片空曠的草坪上,曹植漫步山頂,反復吟唱一首詩賦而不得,正自郁悶時,突然一陣樂聲由遠而近,自空中傳來,音節(jié)若西方梵唄之音,裊裊不絕。如癡如醉的曹植此時文思泉涌,一首新詩脫口而出:“天地去窮極,陰陽轉(zhuǎn)相因,人居一世間,忽若風吹塵……”
這正是被后人吟詠不衰的《薤露行》,而山頂聞梵處則成為東阿一景。
此外,魚山上一塊非常奇特的大青石,狀似一臥羊在休息,周圍生有茂密的灌木叢,人稱羊茂臺,傳說是曹植當年讀書處。
“羊茂臺,羊茂臺,羊茂臺上筆硯擺,翰墨淋漓揮灑處,傾盡腹中八斗才。”據(jù)說這首詩本地孩童皆會背誦,不少老師用來教育孩子用功讀書。
離開魚山,一路駛往東阿縣城時,記者看到路上不時有機動三輪車駛過,車身上寫著大大的六個字:“一杯東阿王,七步成詩章”。東阿王是當?shù)氐囊环N酒名,看來,曹植與東阿已經(jīng)融為一體了。
正如當?shù)卮迕袼f,曹子建是我們的東阿王,他不僅僅是一些傳說。
文/片 本報記者 郭靜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