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合肥9月20日電 題:黃梅戲“江姐”梅開二度 藝術家聚首“話”吳瓊
記者 成展鵬
九月十九日晚,由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吳瓊主演的大型紅色經典黃梅戲“江姐”在安徽大劇院上演,現(xiàn)場座無虛席。江姐內心堅定和不屈不撓的精神被演繹的淋漓盡致,并突出了黃梅戲唱腔的韻味和旋律美。在長達二個小時的演出中,觀眾隨著劇情潸然淚下,得到了一次道德與革命信念的紅色洗禮,熱烈的掌聲一次次響起。
來此觀看演出的年輕觀眾占了一大部分,黃梅戲界的老藝術家們也紛紛前來為吳瓊喝彩。這些看著吳瓊成長,與她有過多次合作的老藝術家們向中新社記者講述了他們眼中的吳瓊。
聞雞起舞的吳瓊
國家一級編劇、已故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嚴鳳英的丈夫王冠亞說,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吳瓊跟馬蘭、吳亞玲、楊俊、袁枚等一起分到安徽省黃梅戲劇院,后被稱為黃梅戲“五朵金花”,吳瓊在五朵金花中不是最出色的,但是她是最刻苦的。
王冠亞清楚得記的,為了學習嚴鳳英的唱段,吳瓊到安徽人民廣播電臺借來了嚴鳳英遺留下來的所有磁帶,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跟著磁帶學習。他經常看到吳瓊一個人站在一顆大樹前練功,一練就是一上午。有一次王冠亞到劇院去,還沒有到劇場就傳來了黃梅戲“打豬草”唱段。他以為是放的嚴鳳英的磁帶,走到舞臺才發(fā)現(xiàn)是吳瓊在唱,模仿的惟妙惟肖,幾乎難辨真假。
鍥而不舍的吳瓊
擔任黃梅戲“江姐”作曲的黃梅戲著名作曲家時白林說,吳瓊是最值得我驕傲的學生之一,這么多年來,無論是黃梅戲繁榮階段,還是黃梅戲落寞時。吳瓊始終用一種“敬畏”的情恩來看待黃梅戲。雖然唱歌、演戲一直交叉進行,但是黃梅戲舞臺始終是她表演的“根”,表演風格和演唱技巧也越來越趨于成熟,并敢于突破和創(chuàng)新。這次重排“江姐”,吳瓊就提出了要增強黃梅戲的柔美性和節(jié)奏感,以改傳統(tǒng)的紅色經典劇目“革命”氣勢強,抒情不夠的痕跡。
飲水思源的吳瓊
國家一級演員、黃梅戲電影“牛郎織女”牛郎的扮演者黃宗毅拿著一個信封說,吳瓊離開安徽后,仍然念念不忘這些跟他合作、交往的老師和朋友。每次回到家鄉(xiāng)演出都會抽時間跟他們小聚或者電話問候。這次吳瓊回來得知自己的母親生病住院,晚上演出前找到他。給他送來了一個信封,說信封里裝著對老人家的孝心,一定讓老人家自己親自打開。
善于經營的吳瓊
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黃新德則認為,戲劇跟其他藝術一樣,發(fā)展需要靠市場化手段來運作,戲劇界需要多幾個“吳瓊”,“吳瓊現(xiàn)象”值得戲劇界思考。商業(yè)演出,票房是保證,不是觀眾不愛看戲,而是應該拿出一個什么樣水準的劇目獻給給觀眾。
黃新德說,從“紅羅帕”、“吳瓊回家演唱會”到今天的“江姐”。吳瓊每年都有新作品出現(xiàn),采取商業(yè)化運作手段,都取得了成功。這次與馬鞍山市黃梅戲劇院的合作,也推動了基層黃梅戲劇團的演出水準。
吳瓊“無窮”
中央電視臺主持人白燕升曾在一次訪談節(jié)目中問過吳瓊,你在追趕什么?當時吳瓊并沒有正面回答這個問題。演出結束后,記者在后臺問了吳瓊同樣的問題。吳瓊說,坦白地說我并沒有追趕什么!是自己對黃梅戲的熱愛,讓自己無法停下來。踏踏實實做好當下,日積月累后,看到自己的成果感到欣慰,僅此而已。如果說我的忙碌能推動黃梅戲事業(yè)的發(fā)展,那將是我最大的幸福。
據了解,一九六三年,黃梅戲“江姐”首次搬上舞臺,嚴鳳英、潘璟琍都曾主演過黃梅戲《江姐》,由于當時的條件有限沒有留下完整的視頻資料,只留下了膾炙人口“看長江”、“春蠶到死絲方盡”等唱段。這次吳瓊重排“江姐” 仍然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并將作為向建國60周年獻禮的文藝作品,九月底進京演出。(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