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文化新聞
放大字體】【縮小字體打印稿件
評論:由教授自殺想到的學者“強迫癥”
2007年12月13日 10:20 來源:新京報

  學者尤其容易罹患這種病。強迫癥最普遍的征象可稱為“體面強迫癥”。當本職研究無力安頓心靈和身體的時候,會引發(fā)強迫癥的第二種,“明星強迫癥”。熱衷于本職的學者令人敬佩,但如果過分執(zhí)著于將自己的一生與成就、聲名掛鉤,就可能患上“時空強迫癥”。

  人民大學的余虹教授自殺了,網絡世界多有評論,認識他的,不認識他的,都唏噓起來,然而回憶出來的更像是隨著“自殺”這枚炸彈四處飛濺的浮沫。隔膜也就罷了,那唏噓的尾音,不是對死者有什么觀照,反倒是對自己還活著有點訕訕的,猶如昨天滿天的陰霾,人人浸在濕漉漉臟兮兮的世界里,今天又是陽光普照,死者去了,讓生者面對無聊的大白天無端地生出一點兒豪邁,甚至想象起自己就是宵小之輩想“干掉”的革命偉人,無數論敵詛咒的思想巨匠,我還活著,真是不負蒼生!

  我常想,對于那些覺得生命已無意義,又有勇氣行動者,死不可謂不是一個好的歸宿,現代人;嫉囊环N慢性絕癥,反而是一定要活下去,而且一定要活得風風光光的“強迫癥”。

  學者尤其容易罹患這種病。強迫癥最普遍的征象可稱為“體面強迫癥”,曾聽一位朋友感嘆,做一個二流的學者比做一個二流的商人可悲很多,后者至少到中年之際能夠為自己打造一個比較安逸的生活環(huán)境,前者卻日漸感到面對生活的無能,心寒之際,學問上的進境又未必值得告慰。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尤其對于文科學者,承認“第二”實在太過殘酷,這意味著你已經“入錯行”,難怪現在的文科知識分子地位不高,在書店瀏覽那些泉涌一般出現的垃圾學術出版物,常常感到這個世界真的不需要這么多研究哲學、文學和歷史的。同時也難怪很多學者一過中年,忽然一下子失去了從前簞食瓢飲的達觀,汲汲于出書、職稱和待遇,做一個特立獨行、淵博而清高的研究者也許不可能了,采取一些措施改善生活境遇卻是可能的,放棄不可能的轉而追求可能的,也算人之常情。

  當本職研究無力安頓心靈和身體的時候,會引發(fā)強迫癥的第二種,“明星強迫癥”。學術成為職業(yè),學者變成專家,可施展的領域也就限于專狹的一隅了;頂尖的學者也許只是頂尖的工匠,用一位朋友的話說,是研究了許多誰也沒看過的材料之后獲得的發(fā)言權。如果向往普世的名聲,娛樂明星的知名度,只能馬不停蹄地追隨所有流行話題,發(fā)表沒有心得的感想,生怕被輿論拋棄,從大眾的眼前消失。明星多靠青春、靠姿色,于是學者也有了裝嫩、撒嬌派,面對后起的一代一下子沒了底氣,那陽光外表的下面,滿是強迫癥引起的無限恐懼。

  熱衷于本職的學者令人敬佩,但如果過分執(zhí)著于將自己的一生與成就、聲名掛鉤,就可能患上“時空強迫癥”,顧名思義就是常常時空倒錯,隨身帶著一個水晶球,不停地評價總結,不僅像預言家似的窺測自己蓋棺之后的情形,還像股評家似的點評升值股,后學晚生要擠進升值股的行列,少不了對股評大師阿諛不已,學術界毫無血色,一派暮氣沉沉,結果多數人恐怕還是陷進“入錯行”的怪圈。民國時代遠比現在動蕩,魯迅曾教青年向著似乎可以生存的方向走,大師所指點的是否真是“似乎可以生存的方向”呢?學術和精英文化早已式微,學者的價值就是經過歷史沉積后留下的那一小塊化石,何況世事變遷后,連那一小塊都未必留下,對那些已進入學術圈、正對這個領域充滿迷幻想象的人們,這“似乎”意味著什么呢?如果不能認真面對這個境遇,不能坦然接受此身將歸屬的這份未可知,那就不如照魯迅說的,“問什么荊棘塞途的老路,尋什么烏煙瘴氣的鳥導師”!

  □鬼今(北京 學者)


編輯:張哉麟】

圖片報道 更多>>
甘肅白銀屈盛煤礦事故已造成20人遇難
甘肅白銀屈盛煤礦事故已造成20人遇難
盤點世界現役十大明星航母艦載機
盤點世界現役十大明星航母艦載機
13米高巨型花籃“綻放”天安門廣場
13米高巨型花籃“綻放”天安門廣場
中國首艘航空母艦正式交接入列
中國首艘航空母艦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發(fā)生列車脫軌事故 致9人受傷
日本發(fā)生列車脫軌事故 致9人受傷
沙特民眾首都街頭駕車巡游慶祝建國日
沙特民眾首都街頭駕車巡游慶祝建國日
世界模特嘉年華 60佳麗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華 60佳麗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現降雪
青海北部出現降雪
涓浗鏂伴椈緗?404欏甸潰
location.; } else { if (navigator.appName.indexOf("Explorer") > -1)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otalSecond').innerText = second--; } els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otalSecond').textContent = second--; } } }
  每日關注  
-老外演奏家動車上飚京罵 北京市98%乘客主動讓座
-首博展出鑒寶節(jié)目贗品 沈尹默手稿被疑來源非法
-樂嘉"寫給15歲的女兒"感動網友 微博"包大人"很忙
-毛澤東心系中國首座軍事學府 彭德懷為軍需拍案
-澳洲5歲畫家掙10萬英鎊 "丨"字筆順不同讀音不一
-榆林明長城面臨毀壞 明清石刻龍修復 被斥似豬嘴
-長城研究專家羅哲文去世 友人稱其生活極其簡單
-劉聞雯:我是貨真價實作家 文化墻蘇軾詞配杜甫像
-網友帶"外公"玩遍七大洲 大學生手繪孫中山撲克
-古代女狀元批駁"女子難養(yǎng)" 海倫·凱勒曾試圖私奔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圖片庫服務】-【資源合作-【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有獎新聞線索:(010)68315046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京ICP備05004340號]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