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4月6日電 香港《文匯報》今日刊文指出,針對后人對西楚霸王項羽自刎一事,外界多有爭議,有觀點認為,項羽死亡有諸多因緣,其中包括對戰(zhàn)局的絕望,以及楚人的性格。
文章稱,項羽自刎烏江的故事,大凡中國人都知道一二。但是對其評價則不甚一致。西漢司馬遷著《史記·項羽本紀》一意要把項羽塑造成一個悲壯的英雄人物,所以他生動的描繪說: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檥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shù)十萬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表椡跣υ唬骸疤熘鑫,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乎?”
從這番描寫看,司馬遷對項羽自刎烏江是很欽佩的,并且把項羽不肯回江東的理由說得很詳細,也很動人。后來的人對項羽自刎烏江一事,大抵遵循司馬遷的態(tài)度,同情而敬佩。如唐初于季子《詠項羽》謂:“北伐雖全趙,東歸不王秦?崭璋紊搅Γ咦鞫山!蓖硖坪稙踅芬舱f:“爭帝圖王勢已傾,八千兵散楚歌聲。烏江不是無船渡,恥向東吳再起兵!彼未钋逭盏摹断娜战^句》說:“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更是傳誦古今的歌詠項羽自刎烏江的名篇。
但是不同的意見也是有的。晚唐的杜牧是主要代表。杜牧的《題烏江亭》一詩曾慨嘆:“勝敗兵家未可期,包羞忍辱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倍拍恋倪@番評論,頗得后世一些英雄豪杰的贊同。但其所言,卻不是知人論世之語。杜牧的意思大概是拿春秋時代的越王句踐和楚霸王比。據(jù)史籍說,越王句踐被吳王夫差打敗后,臥薪嘗膽,親身到吳國以奴仆之禮侍奉夫差,赦免回國后,他發(fā)憤圖強,最終滅了夫差的吳國。這就是越王句踐的故事,論其實,與項羽沒什么可比性。
首先,對手不同。項羽的對手劉邦絕不是夫差那樣見識短淺的人。夫差打敗句踐時,伍子胥勸他“今不滅越,后必悔之!钡欠虿畈宦,放句踐回國,而且不尋機誅伐,使得句踐可以十年生聚,十年教訓(xùn)。劉邦就不同,當他和項羽割鴻溝為界后,張良和陳平建議追擊項羽,說“今釋弗擊,此所謂養(yǎng)虎自遺患也。”劉邦乃決然毀約追討項羽。后來毛澤東的“宜將乘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xué)霸王”就借用此事。所以,即使我們假設(shè)項羽不自刎,欲回江東招兵買馬,劉邦也不會給他喘息的時間,任由項羽重新積聚力量。
其次,民心不同。越國與吳國同處江南一隅,其勢不能兩立,所以往來征伐不斷,民心彼此懷恨。句踐又是越王,他曾入?yún)菫殡`,這本身就是對越國人的侮辱。戰(zhàn)敗后,句踐一方面公然向國人謝罪,一方面身自耕作,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節(jié)下賢人,厚遇賓客,振貧吊死,與百姓同其勞多年。所以百姓樂為其用。項羽則不同,他爭取不到民心。第一,他垓下失敗后,不思悔改,猶認為是“天亡我”,而不是他個人的過失。他的這種態(tài)度不可能收服人心。連司馬遷和班固都批評他不知罪己。第二,項羽論出身,只是楚國大將項燕的后人。他最初與叔父項梁聚集八千子弟反秦,往近說,是為擺脫秦朝的暴政,往遠說,具有為楚國復(fù)仇的意思。所謂“楚雖三戶,亡秦必楚”,說的就是這個民心可用。但是覆滅秦朝后,項羽殺了楚王義帝,自稱霸王,這與篡逆有什么不同呢?后來劉邦與項羽對陣廣武,劉邦就拿出這件事來數(shù)落項羽,項羽不能答,還用箭偷射劉邦。這就在政治上很被動,不得人心。第三,劉邦和項羽都是楚地人,他們相爭沒有民族矛盾可以利用。項羽與劉邦爭天下,只是為自己,楚人為什么要跟隨他?而且項羽不善于攬集人才,他連一個亞父范增都不能盡用,即使回到江東,給他十年時間,也未必能像句踐那樣做到士樂為其用,民樂為其死。
最后,項羽的兵敗自刎,其實也是楚人風氣使然。如果他不自刎,反倒得不到楚人的心儀。據(jù)《左傳》桓公十一年載,楚國莫敖屈瑕曾率兵討伐羅國,因驕傲輕敵而敗北,結(jié)果他自縊于荒谷,而隨從他的群帥們則將自己囚禁于冶父以聽從楚王的刑罰。屈瑕曾多次為楚國立功,結(jié)果一次兵敗就不能不自縊以謝國人。再如《左傳》莊公十九年載,楚文王與巴人作戰(zhàn)不利,回國時,掌管都城城門的鬻拳卻不讓文王入城。文王不得已,整頓人馬去討伐黃國,仗是打勝了,可惜回來的路上病死了。鬻拳安葬文王后,也自殺相殉。可見在楚國,即使君主喪師辱國也是不可以原諒的。又如戰(zhàn)國時代的楚懷王并不是一個聰明的君主。他曾被秦昭王騙到秦國,要他割地稱臣。懷王至死不從,最后病亡于秦。據(jù)司馬遷《楚世家》說,楚懷王死后,楚人皆憐之,如悲親戚。諸侯也因此都看不起秦國而同情楚懷王。所以,到后來項梁起事,楚懷王的一個叫“心”的孫子淪落在民間為人牧羊,項梁不敢自己稱王,立了“心”,并且依舊稱呼其為“懷王”,可見楚懷王不愿損國以利己,在楚國有多么深遠的影響?梢韵胂,在楚國這樣重視國利民生的文化傳統(tǒng)中,像項羽這樣一個剛愎自用而損失弟子八千的人,如果厚顏回到江東,會有幾個人肯再追隨他?項羽之所以受到后人的景仰,固然在于他英勇善戰(zhàn),但更主要的,我以為,卻正在于他這烏江一刎。 (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