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十一“黃金周”以來,國內期貨品種頻頻出現(xiàn)漲停和跌停,盡管期貨公司集體否認,但投資者在巨虧之后紛紛“穿倉”、“棄倉”的傳言卻不絕于耳。記者日前獲悉,上海期貨交易所本周啟動了對國內期貨公司“穿倉”狀況的調查,以確定期貨行業(yè)在金融風暴中面臨的風險程度。
期貨業(yè)否認大面積“穿倉”
國內期貨市場近期頻頻出現(xiàn)漲跌停,滬銅十月份甚至出現(xiàn)了十多個跌停板,但各方判斷的不同卻讓是否發(fā)生了大面積“穿倉”變得撲朔迷離。
“很少,基本沒有!每次風險發(fā)生時我們都及時通知客戶進行強行平倉,事實證明我們的措施有效地制止了風險的蔓延。” 期貨公司人士接受記者采訪時大多否認曾出現(xiàn)“穿倉”。
而中國期貨業(yè)協(xié)會此前曾公布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10月底,期貨公司客戶穿倉總金額約為 2000多萬元,僅為市場保證金總額的萬分之五左右,而且目前大多數(shù)穿倉客戶都已補繳保證金,“并沒有發(fā)生期貨公司倒閉和大面積穿倉的情況,整個行業(yè)運行基本平穩(wěn)!
但一位要求匿名的業(yè)內人士透露,近一個月以來國內出現(xiàn)“穿倉”的頻率明顯增加,“單邊行情,所以有這么多穿倉也是必然的!
各方信息矛盾引發(fā)上期所調查
正是由于來自投資者的信息和期貨公司發(fā)布的信息有諸多矛盾,才導致了上海期貨交易所此次啟動“穿倉”狀況調查。
盡管上期所將此次調查命名為普通的“結算情況調查”,但其主要內容卻集中在“穿倉”上。據(jù)悉,上期所各期貨經紀會員將對客戶過去發(fā)生“穿倉”的狀況、當前的“穿倉”數(shù)量以及客戶在發(fā)生“穿倉”后補足保證金的狀況提供相應數(shù)據(jù)。
保證金制度與“穿倉”“棄倉”
由于期貨交易實行保證金交易制度,即投資者實際支出的金額只占其購買的期貨合約價值的一小部分,因此當期貨價格大幅下跌時,多頭虧損額很容易超過其保證金總額,即出現(xiàn)“穿倉”,如果此時投資者放棄了這一賬戶而逃離期貨市場,那么期貨公司將不得不補足該投資者拖欠的資金,一旦“穿倉”、“棄倉”現(xiàn)象普遍出現(xiàn),可能導致期貨公司大面積破產倒閉。
以滬銅為例,由于其保證金比例為7%,期貨公司往往會再提高2~3個百分點,因此投資者購買價值100萬元的期貨合約只需要支出10萬元左右。當滬銅首次達到4%的跌停板后,投資者虧損額即達到4萬元,如果滬銅第二個交易日再次達到5%的放大跌停板后,該投資者的虧損額將擴大至9萬元,因此如果滬銅第三天跌幅超過1%,則投資者的虧損額將超過其支付的10萬元保證金。 (游鋒華)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