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7年4月,首批外資法人銀行花旗、匯豐、渣打和東亞銀行在華成立以來,外資行以其人性化和國際化服務,奠定了良好的整體形象。曾幾何時,外資行給人以高端、專業(yè)和國際化的印象。但是,最近,隨著部分外資行理財產品的巨虧,加上被指在銷售和售后服務中存在不當行為,外資行成了飽受投資者質疑的對象。中國的投資者不禁要問:我們該如何看待外資行遭遇的這場風波?外資行發(fā)售的理財產品,在目前的金融危機下,是否真的不如中資行安全?
金融海嘯已滲透到越來越多的角落,連去年銷售“大熱”的銀行理財產品也受到這百年一遇的危機影響,而且與海外聯(lián)系尤其密切的外資銀行“受傷”特別重。
近期,客戶對外資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訴“鋪天蓋地”,諸如QDII浮虧過七成,掛鉤商品指數(shù)和雷曼指數(shù)的某產品血本無歸,等等。畢竟,外資銀行的資源多來自其國外強大的集團,它們與結構性產品的設計發(fā)行者———國際投行的關系密切程度超過中資銀行。而金融危機襲來,它們往往卻因此受到了更大的牽連。反而,中資銀行正是因為業(yè)務受到的管制較多而逃過一劫,或者說受災程度更淺。
很苦很后悔的“兩毛時代”
“很苦很后悔!”一位投資者回憶,去年在一家被客戶圍得水泄不通的外資銀行里,他“擠破腦袋”才買下了一款QDII產品。
但是,到了今年10月31日,銀行系QDII(合格的境內機構投資者)產品收益表現(xiàn)持續(xù)下滑,虧損幅度進一步加大,首次進入“兩毛”時代,即QDII產品的凈值已跌到0.2元至0.3元之間。中資銀行QDII產品中首次浮虧超過60%,而外資銀行更有11款QDII產品虧損超過70%,該11款QDII產品分別掛鉤于貝萊德美林世界礦業(yè)基金、中國股票海外基金等。
此外,外資銀行207款QDII產品中,正收益的2款,其余205款全部是負收益。虧損超過50%的有97款,占比近五成,虧損介于50%至60%的有22款,介于60%至70%的有64款,另外還有11款產品虧損超過70%。
受美國次貸危機影響,目前QDII第一大投資目的地———香港股市表現(xiàn)糟糕,這成為拖累QDII凈值的最主要原因。10月份香港恒生指數(shù)下跌22.47%,創(chuàng)11年來最大單月跌幅,而QDII主要投資的國企指數(shù)暴跌27.11%。
上周,受益于海外資本市場的觸底反彈,尤其奧巴馬當選美國總統(tǒng)對股市的提振,銀行系QDII產品迎來久違的普漲行情。其中,外資銀行的QDII產品表現(xiàn)尤為突出,207款產品中有198款實現(xiàn)大幅增長,上周平均漲幅6.62%。但理財專家表示,美國經(jīng)濟下滑的現(xiàn)狀能否有效得到遏制,以及即將推行的新政策能否刺激經(jīng)濟增長尚存異議,建議虧損額不大的投資者可贖回避險,而嚴重被套的投資者不妨再作觀望。
產品巨虧風波折射外資行信任危機
早在今年4月,有報道稱,花旗銀行一掛鉤海外基金型QDII產品,其實就是在代銷境外基金;ㄆ煦y行推出的這款QDII產品,最終能否收益直接取決于海外基金的凈值表現(xiàn)。
而隨著海外金融市場動蕩,美國知名投行貝爾斯登5月份被低價收購。被收購時,貝爾斯登的股價距去年每股159美元這一高點縮水90%以上,花旗銀行一款QDII產品因為掛鉤貝爾斯登股票,令投資者遭遇最高12%的浮虧。
不過,在花旗銀行QDII產品虧損僅一個月后,渣打銀行推出一款名為“金通道環(huán)球投資系列”理財產品,可讓投資者直接投資16只境外基金。該產品投資者吳菲表示,3個月內,將近1000萬元的投資,虧損了近300萬元。
對此,渣打銀行作出了回應:該理財計劃為非保本型,投資者在到期時獲得的金額可能低于初始本金的100%。
此外,渣打銀行一款名為“滬深300中國指數(shù)掛鉤可轉換結構性投資”的理財產品,掛鉤的是“滬深300中國指數(shù)”,以及“人民幣對澳元匯率”。一位購買了該產品的投資者稱:“60多萬元的投資本金,現(xiàn)在虧損了將近一半。”
渣打銀行負責人曾在受訪問時表示,由于最近的全球市場波動,一些理財產品的表現(xiàn)暫時不好。但是,渣打一直與投資者溝通的一個理念就是投資理財應該是一個中長期的行為。根據(jù)市場表現(xiàn)或者經(jīng)濟周期,理財產品表現(xiàn)也會有所起伏。
不過,分析人士表示,由于理財產品虧損涉及面廣,資產大幅縮水,讓老百姓感情上難以接受。
雷曼迷你債券的啟示
雖然近日有所反彈,但在收益普遍陷入深度虧損的情況下,QDII產品目前已經(jīng)成為“高風險”的代名詞,發(fā)行銀行和投資者紛紛避之唯恐不及,進一步擴大到了公眾對外資銀行的“信任危機”。頓時,外資銀行走下了一流管理、一流服務的“神壇”,引來的卻是質疑和回避。
香港雷曼迷你債券事件就是一個教訓。在世界其他地區(qū),雷曼兄弟的債券大部分由機構投資者購買,而中小投資者不能直接購買。而香港的“雷曼迷你債券”的問題在于,香港證監(jiān)會認為將一份大的債券產品分拆成小的“迷你債券”是可行的,因而在香港大發(fā)雷曼迷你債券。根據(jù)香港金管局的資料,香港有超過3.3萬人購買了迷你債券,涉及資金約125億港元,不少人將全副家當用于購買雷曼迷你債券。
雷曼兄弟倒閉后,與其相關的“迷你債券”價值縮水,樂觀估計市值也僅有當日銷售價值的10%以下,即便銀行按照特區(qū)政府的建議回購,投資人也將損失近90%的資產。
同樣應當引起內地投資者注意的是,近幾年來隨著理財產品層出不窮,在銷售過程中,有關金融機構存在只報最高收益,不談最低收益及風險等誤導投資者的行為。有業(yè)內人士表示,在這些方面,內地少數(shù)金融機構與香港相比,或許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及時地在內地建立相應的市場監(jiān)管機制,并對存在明顯缺陷的相關理財產品展開調查,也許不但是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需要,也是市場本身健康發(fā)展的需要。這是香港雷曼迷債遭調查的警示之一。
日前,中國銀監(jiān)會副主席蔡鄂生指出,銀監(jiān)會已重點部署對商業(yè)銀行開展結構性理財產品自查、下發(fā)代客境外理財業(yè)務風險提示等工作,要求各商業(yè)銀行嚴把代客境外理財產品的設計、產品銷售等關口,并嚴密監(jiān)測程序產品的市場風險、交易對手風險、托管行風險和法律風險等,同時要求各銀行加強與投資者的溝通,建立重大事項報告制度。銀監(jiān)會還強調,特別要關注虧損比較嚴重的產品,建立重大事項應急預案,避免出現(xiàn)大規(guī)模投訴等群體性事件發(fā)生。(記者駱海濤 )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