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經(jīng)濟新聞 |
美國《新聞周刊》駐巴黎的資深文化時尚記者Dana Thomas說,她在中國一家皮具制造廠親眼看到一群19-26歲,每月賺120美元的女工在制造奢侈品牌的皮包和錢包,其中某個堅持自己只在意大利制造的品牌在這里的成本是每個120美元,而那個晚上,她看到同一個皮包在中國香港的百貨商店里標價1200美元。
中國的高收入群體在打扮自己的時候,幾乎無一例外崇尚原汁原味的“歐洲范兒”。但當(dāng)你穿戴Calvin Klein的內(nèi)褲、POLO的T恤、ZEGNA的襯衫、Armani的西裝,戴Versace的眼鏡的時候可曾想過,盡管羞答答地不愿承認,但實際上其中的很多產(chǎn)品真的“Made in China(中國制造)”呢?
其實,根據(jù)掌握的資料,上述情形還可以拉出一個長長的單子,比如DKNY、紀梵希、巴寶利、Max Mara、迪奧、范思哲、香奈兒、卡地亞、菲拉格慕、D&G、寶格麗、普拉達等。到北京的尾貨市場和遍布街邊的外貿(mào)店看看,不用太費力,就可以找到各種大牌的原單貨,只要幾百元就可以買到。因為,它們本來就出生在東莞、番禺、溫州、常州等地。而只要它們是在這個地盤上制造,精明的中國商人可以通過各種渠道搞到大牌的“原單”。
而前文提到的那個美國記者還說道,對于有些名牌,比如GUCCI或PRADA來說,即使能貼上意大利制造的標簽,也很大程度上依賴Prato的中國供應(yīng)商, Prato是佛羅倫薩郊外的一個小鎮(zhèn),自古以來就是名牌加工產(chǎn)地,而如今這里擁有僅次于巴黎的歐洲第二多人數(shù)的“唐人街”,4000多個工廠里超過一半的廠主是中國人,他們依然雇傭中國工人生產(chǎn)奢侈品,只不過地理上挪了個地方而已。也就是說,即便它們不是“Made in China”,也至少可以說“Made by Chinese(由中國人制造)”。
還有一個非專業(yè)人士不容易知道的事實,包括ARMANI、德國名牌HUGO BOSS和在中國賣得最好的奢侈品男裝杰尼亞在內(nèi)的很多“歐洲范兒”們,用的面料其實產(chǎn)自中國山東,它們越來越多地采用這些看上去很好的廉價面料來代替昂貴的意大利和日本面料。
也許即便如此,你仍然可以說,“哥穿的不是衣服,而是品牌”;蛘摺安恢皇瞧放,而是財富和地位”。但有一個聲音一定會從你心底鉆出來:“奢侈品,就那么回事兒!
說這話并不是說“Made in China”就不好,恰恰相反,這正說明,我們的制造是全球最棒的,任何大牌想繞開我們都是很難的事。這里詮釋的不是品質(zhì)的問題,而是價值的問題。當(dāng)國際奢侈品大牌和快速時尚品正在重構(gòu)我們的消費價值的時候,當(dāng)我們自己重新審視我們的生活價值的時候,我們也應(yīng)該讓任何形而上的東西走下神壇,浮現(xiàn)真身。把它們翻個底兒掉看看,原來我們崇尚的東西,是否值得我們那么膜拜。(扈明)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