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av片在线观看播放,亚洲天堂一区日本,亚洲自拍在线视频91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經濟新聞
    葉檀:*ST張銅成為新股發(fā)審的恥辱
2010年05月05日 19:30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ST張銅是中國新股發(fā)行史上的恥辱。

  2006年10月份上市,盈利僅僅維持至2007年三季度,2008年9月成為中小板首只ST股;2010年4月30日,*ST張銅發(fā)布公告稱,因公司2007年、2008年以及2009年3年虧損,2008年末和2009年末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所有者權益為負值,根據(jù)深交所有關規(guī)定,公司股票于5月7日起暫停上市。至此,*ST張銅完成令人驚奇的向下三級跳。

  2010年5月4日,中國證監(jiān)會主席尚福林在第十二屆主板發(fā)行審核委員會成立大會上表示,要不斷提高新股發(fā)行審核水平。這雖然是對主板發(fā)審委的要求,顯然可以涵蓋中小板與創(chuàng)業(yè)板。要提高發(fā)審水平,就從張銅這一具體案例開始吧!

  *ST張銅發(fā)展至此,投資者大受其害,發(fā)審者難辭其咎。

  *ST張銅上市財務報表真實性存疑。財務專家認為,如果張銅上市資料屬實,無論如何不應該陷入2007年財報大變臉的窘境。“由于張銅和海亮股份二者的主營業(yè)務、產品的定價方式完全一樣,可以將二者做個比較。從2004年~2006年,張銅的毛利率一直都高于海亮的毛利率:2004年,張銅的毛利率是8.2%,海亮是7.74%;2005年張銅是7.2%,海亮是4.89%;2006年張銅是6%,海亮略少一點。但是到2007年,張銅的毛利率一下子變?yōu)樨撝,這意味著張銅從2004年到2007年毛利率浮動了15%,而海亮則只浮動了1%!睆堛~是2006年10月25日上市,2007年的毛利率就出現(xiàn)負值,其 《招股說明書》的業(yè)績報表及資產質量讓人生疑。

  退一步說,如果不是中國高新與郭照相等本地幫的管理爭奪戰(zhàn),也許*ST張銅可以肆無忌憚地繼續(xù)糊弄下去。證券市場類似于*ST張銅的公司不只一家,一些公司早該披露的關鍵信息卻在兩三年后還在繼續(xù)隱瞞。這反過來說明,發(fā)審委的工作并不細致,如果發(fā)審委不能盡責,要發(fā)審委何用?發(fā)審委、保薦商應該承擔什么責任?

  讓人奇怪的是,由于公司內部大戰(zhàn),*ST張銅經營江河日下,最終被逼債停產。在2007年年末,應收款從之前的幾千萬一下子上升到3億多元,其中1億元是從預付款轉過來的。公司出現(xiàn)異動,本該是保護投資者的關鍵時刻,但直到2008年5月,前董事長郭照相還在違規(guī)減持,直到同年7月被張家港市公安局依法立案調查并監(jiān)視居住。*ST張銅的關聯(lián)交易明目張膽,各路債權人紛紛進行保權,此時只有投資者被晾在一邊。

  更令人不解的是,這么一家糟糕的公司還在通過重組概念不斷炒作,成為國資委、地方政府、大股東的香餑餑。

  由于*ST張銅由中國高新控股,國資委不可能坐視不管。2008年9月,經國務院國資委批準,國家開發(fā)投資公司(目前最大的國有投資控股公司和中央直接管理的大型國有獨資企業(yè))對ST張銅的大股東——中國高新投資集團公司實施托管,很快進入緊鑼密鼓的重組期。2008年12月19日上午,高新張銅公司資產重組簽約儀式在張家港市舉行。國家開發(fā)投資公司、江蘇沙鋼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高新投資集團公司、張家港楊舍鎮(zhèn)資產經營公司和高新張銅股份有限公司等五方代表正式簽署《關于高新張銅股份有限公司之重組協(xié)議》。

  沙鋼進入托當?shù)卣。?jù)報道,由于*ST張銅欠當?shù)劂y行太多的錢,為了銀行沒有太多的呆賬、壞賬,張家港政府推動了沙鋼參與此次重組,相當于讓一條巨鯨吞下一只小蝦米。對于沙鋼而言,借*ST張銅之殼上市屬于衣不稱身,只能注入淮鋼特鋼資產,以完成國資委與政府交予的使命。沙鋼再低調,離開地方政府的支持也將寸步難行。于是,本該有的反省與法律、債權、投資損失的追溯,被一輪重組熱炒掩蓋,悲劇竟然變成了皆大歡喜的鬧劇。*ST張銅在停牌前連續(xù)漲停,蘇南游資以巨資一搏。所謂的重組并非降低成本的智慧之舉,而是現(xiàn)身說法鼓勵投資者大肆投機的典型案例。

  圍繞*ST張銅,有無數(shù)個疑問:難道沙鋼作為一家優(yōu)質鋼企,因為出身民企注定無法在A股上市嗎?難道中國證券市場的殼資源就永遠成為投機者的樂土嗎?難道所謂的發(fā)審、保薦的法律責任只是一句空話嗎?

  即便*ST張銅重組成功,也不過是投機者的狂歡,是民企的綏靖,是央企與地方政府權力的又一次展示。對于中國證券市場的未來,沒有任何正面的制度效應。*ST張銅重組失敗,相關人士承擔各自的責任,才是證券市場之幸,投資者之幸。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