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國務院批準,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近日對煙產品消費稅政策作了重大調整,在把消費稅率最高調至56%的同時,額外再加征5%的從價稅。新政策從今年5月1日起執(zhí)行。
提高消費稅,增加從價稅,煙草行業(yè)這只“超級奶牛”,所承擔的財政增收任務更重了。但奇怪的是,總有一些人士解讀為提稅控煙,或者視其為政策目標之一。這種一廂情愿的想法,似乎有些過于天真了。
從背景看,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從去年10月起全國財政收入連續(xù)下降7個月,今年前4個月財政收入均為負增長,5月份才首次回升到4.8%的增長——注意5月份是煙產品消費稅提高的首月——全國財政收入狀況非常不樂觀。與此同時,無論促內需、保增長,還是扶助弱勢群體,都意味著增加財政開支。因而,從時機選擇來看,其政策指向非常明顯,就是增加國家財政收入,基本與控煙無關。
當然,也有人會強辯說,提高煙產品消費稅,“客觀上”有利于控煙。持這種想法的人,多半是不吸煙的人,不懂得其中的門道。筆者已具十多年“煙齡”,身邊還有一大批“煙友”,感覺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先從煙產品市場的結構來看,我國煙產品價格梯度跨越極大,便宜的有一塊錢一包,貴的有百十塊錢一包,最貴的“天價煙”就沒譜了。這其中,分布了各個價格檔次,總有一款適合某位煙民。因而,消費稅提高也好,煙產品漲價也好,對于真正吸煙的人來說,頂多是降低一下“檔次”,原先抽十元一包的煙,繼續(xù)抽十元一包的煙,只不過換個品種或牌子——當然,僅用價格因素衡量,“檔次”其實也未降低。
換個戒煙的角度去看,筆者這些年所僅知的幾起成功戒煙案例,還真沒有哪個人是因為經濟原因戒的,幾乎都歸于吸煙以外的健康相關問題。比如,體檢發(fā)現病癥了,或經歷一場車禍之后等,當事人開始對身體健康格外重視,才會主動狠下決心把煙戒掉。
為什么會這樣?坦率地說,毛病出在煙草行業(yè)的管理體制上,沒有一家國家機關會因煙民多而受損,更沒有一家國家機關會因禁煙而受益。恰恰相反,由于我國實行煙草專賣管理體制,催生了一個強悍的煙草專賣管理部門,生產和銷售企業(yè)都在其“專管”之下,形成一個龐大的利益群體,對這個領域擁有幾乎絕對的話語權。同時,諸如財稅、國資、工業(yè)等部門,也充當著這個利益群體的同盟。試問,至少從目前而言,誰能把控煙進行到底。
真要控煙,印骷髏頭的做法可能有效多了?墒,這國際通行的做法提了這么多年,有誰愿意去施行呢?(東魁)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