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陳小姐是一家商業(yè)銀行的部門主管,但準確地講,她的身份是基金家屬。因為她的先生是南方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員工。
也正因為如此,陳小姐的家庭理財渠道受到一定限制:不能直接做股票。但是陳小姐對此一點也不抱怨。她告訴記者,近十年的投資經驗證明:最成功的投資就是“被動投基”。
家里買的第一只基金就是被單位“強迫”的。在上一輪熊市中,剛剛誕生不多的公募基金不被市場所接受。作為基金發(fā)行的主渠道,一些商業(yè)銀行紛紛向員工下達了基金攤派指標。萬般不情愿之下,陳小姐先后被迫掏出30萬元買下一批基金。沒想到在2006-2007年的大牛市里,這30萬元平均翻了3倍多!
2008年底,在股指單邊下挫的背景下,新基金發(fā)行一片慘淡。2008年11月,先生所在的基金公司推出一只新偏股型基金,由于發(fā)行市場極度低迷,公司向內部員工發(fā)出號召:鼓勵員工申購,甚至還給予了一定的獎勵措施。陳小姐再次“被迫”投基。盡管有了上一次的經歷,但自認為是業(yè)內人士的先生,對后市并不看好,出手純粹屬于無奈。
一年時間下來,陳小姐直后悔:“當初對股市看得太淡,下手不夠狠哪!”
當陳小姐總結出這種“被動投資”經驗,同事們紛紛開玩笑道:“下次你先生單位再向你們搞攤派、下指標的時候,可別忘了提醒我們一聲呵!”
買基金也不要追漲
黃姨的股齡已超過10年,“基齡”卻不過3年。這3年的投基經歷,卻只讓她“復習”了早已在股票上學會的一件事:不要跟風追漲。
第一次買基金是在2007年,公募基金在那一年的牛市中取得了輝煌的集體性勝利。眼看著身邊一些從未做過股票的同事,因為買了基金,什么心也不操,就獲得了遠超過自己的收益,黃姨很不服氣,決定自己也試一試。她到銀行請教了理財經理,決定從定投開始,并選擇了兩只很“牛”的股票型基金,每只每月各投1000塊錢。
沒想到,2008年的市場是如此慘痛,眼看著定投的基金越買越虧,還越買越多,黃姨的心情越來越沉重:“就算是每個月存2000塊錢的活期也不至于這么倒霉吧!”從6000點買到4200點,黃姨又去了一趟銀行,理財經理說,定投就是要堅持,才能做到攤平成本。于是,她決定再等等。
沒想到這一等,就等來了3000點。黃姨憑著自己多年的股票投資經歷,又聽了周圍一些“票友”的建議,認為3000點總該見底了。但是,市場的又一次快速下跌,徹底擊垮了黃姨的信心。2600點附近,她中止了自己的定投計劃。又跟著別人的建議,買入了當時熱門的債券基金。
2009年初,當市場上又紛紛推薦指數基金的時候,黃姨徹底失去了方向,她只知道自己的債券型基金買進來之后就沒有怎么動過。于是,她再次跟從別人的建議,申購了一只正在發(fā)行的滬深300指數基金,因為理財經理告訴她:這是今年賣得最火的基金。
到了年底一盤點,黃姨告訴記者:做了10年股票,跟著消息進進出出,雖然有虧有賺,最后總還有碰上熱門股、掙大錢的時候。但這幾年基金做下來,雖然也還是緊緊跟著市場熱點亦步亦趨,卻怎么老是趕不上趟兒呢?(王欣)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