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fā)方案,規(guī)定景區(qū)門票價格調整要提前半年向社會公布。此舉措或將一定程度抑制景區(qū)門票肆意漲價的行為(7月27日新華社電)。
不知這是記者的一廂情愿,還是國家有關部門的一廂情愿,規(guī)定似乎絲毫沒涉及抑制漲價的問題,頂多是給了公眾一個足夠長時間的知情權。這倒頗有些像房價,總說要抑制,卻是越打壓越上漲。而這不斷上漲的景區(qū)門票,也很容易讓人想起我國另一大特色——公路收費站!
我們一直號稱地大物博,但老百姓卻為了這個一次次多付費!暗卮蟆甭肪瓦h,為免民眾疲勞駕駛,各類公路上遍布收費站。據(jù)公開資料顯示,全世界收費公路不過14萬公里,就有10萬公里在中國!拔锊本包c多,卻一個個被圈進“保護圈”。據(jù)稱中國大大小小的景點有幾萬個,都說為了低碳、保護文物,價格一提再提,一些著名景點的門票價格甚至已進入世界最高水平。這倒很有點土匪思維:此路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想從此過,留下買路錢。
兩者的發(fā)展模式何其相似。都是政府出面,由企業(yè)注資參與,完工后向公眾收費,然后雙方按照一定比例分賬。一旦要漲價,給出的理由都是成本太高和貸款未還清。在左冰等人撰寫的《旅游國民收入及其初次分配格局研究》一文中,對湖南省2004年的旅游業(yè)進行了分析,旅游業(yè)為湖南省當年直接貢獻3.06%的國民收入,資本利潤率屬于中等水平。其中政府、企業(yè)和從業(yè)者在初次分配格局中所占比例為16%:68%:16%。由此可以看出,旅游業(yè)發(fā)展中的主要獲益者,是資本所有者而非旅游從業(yè)者,而政府從中獲得了無本萬利的外部效應。
對這兩種賺錢快的行業(yè),政府和企業(yè)都不會輕易松手。景點本來是屬于全體國民的共有財產,公路則是國家理應提供的公共產品,兩個公共品,政府卻都把手一撒,錢由社會資本出,得利后分一瓢。此時,公眾怎么能指望利益合謀的兩方主動降價?
如何解決這個困局,我覺得,首先要把景區(qū)做個劃分,一類是公益型景區(qū),一類是市場型景區(qū)。公益型景區(qū)主要是歷史景點和自然景點,這都是老祖宗和大自然留下的,屬國民共有,投入完全由政府負擔,其他資本不能進入,門票應該全免或超低價。至于歡樂谷、海洋世界這樣的游樂場所,就是市場型景區(qū),可完全由社會資本投資,票價根據(jù)市場制定即可。
至于有人擔心“政府錢不夠”,那完全就是一些地方政府自己提出的偽命題。GDP增速個個比全國平均水平還高,說缺錢真是難以置信。其實,缺的總是改善民生的錢,如果總抱著向民眾要買路錢的思維,那有多少財政收入當然也是不夠的。不妨把分給行政成本的錢拿點出來,投入到這些公共產品上,否則,我們該怎么看政府角色定位呢?(湖北 丁 寅)
參與互動(0) | 【編輯:何敏】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